由于最近把《红楼梦》放下了太多时日,没有时间再去一章章地细评了,于是干脆就从每章中,摘取印象深刻的内容来简单聊聊。下面请耐心听我叨叨。
一、对第二十三回的诗进行简单粗评:
春夜即事
霞绡云幄任铺陈,隔巷蟆更听未真。
枕上轻寒窗外雨,眼前春色梦中人。
盈盈烛泪因谁泣,点点花愁为我嗔。
自是小鬟娇懒惯,拥衾不耐笑言频。
简评:
从“多雨”和“春色”,我们可以很明显感受到这是写的发生在春天的事情。地点应该是绛芸轩,宝玉的住处。
任凭锦被铺陈,绣帐悬挂,床上的人却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为什么呢?因为想到了他的至亲爱人——梦中人。
从“梦中人”、“烛泪”、“花愁”这几个点,我大胆推测这个梦中人应该是黛玉,因为宝玉最喜欢的是黛玉,她多愁善感,动不动就流泪,看见落花也生愁,后面还有经典的葬花吟。
可能是宝玉睡不着时,又想林妹妹了,可是外面却下着雨,又不便前往,看到烛光就想起林妹妹的泪光。正在胡思乱想,却被躲在被子里取暖的小丫鬟的欢声笑语给打断了。我们不妨再推测一下,这个娇俏可人的丫环可能就是晴雯,因为宝玉这满屋子的丫环都是袭人调教出来的,几乎都温柔贤惠,只有那个晴雯最磨牙,也是最娇惯的那个女孩子。
不管我的推测对不对,大家就不妨这么想吧。
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思念之情,字里行间里都流露着宝玉对黛玉的细心和关心,虽不能常伴黛玉左右,宝玉却每时每刻都对她无微不至、入心尽心。诗中更是处处洋溢着宝玉对黛玉的那份浓浓的爱意。
夏夜即事
倦绣佳人幽梦长,金笼鹦鹉唤茶汤。
窗明麝月开宫镜,室霭檀云品御香。
琥珀杯倾荷露滑,玻璃槛纳柳风凉。
水亭处处齐纨动,帘卷朱楼罢晚妆。
从“荷”、“柳”、还有“水亭”的字眼,很明显就是夏天的景致,所以故事是发生在夏季。
至于人物嘛,这首诗里藏了不少大观园里丫环们的名字:麝月、檀云,琥珀,玻璃。
麝月开镜、檀云点香,写出了丫环们的日常生活图景。
这首七言律诗,不仅对仗很工整,也有其内容,更有鲜活的画面感和一种生活气息。
第一句“倦绣佳人幽梦长,金笼鹦鹉唤茶汤”,却很像林黛玉屋里的生活,林黛玉的廊前有一只鹦鹉十分乖巧伶俐,还会叫“雪雁,快掀帘子,姑娘来了”。佳人幽梦正长而天色已经大亮,笼里的鹦鹉提醒主人该起床了,下人们该服侍梳洗了,于是麝月开宫境,檀云点御香。贾宝玉的丫环麝月和檀香在伺候着林黛玉,这倒很像贾宝玉在畅想他和黛玉婚后的生活起居。
秋夜即事
绛芸轩里绝喧哗,桂魄流光浸茜纱。
苔锁石纹容睡鹤,井飘桐露湿栖鸦。
抱衾婢至舒金凤,倚槛人归落翠花。
静夜不眠因酒渴,沉烟重拨索烹茶。
这首诗开头就点明了事情发生的地点:绛芸轩,这是宝玉的住处。但是“茜纱”是贾母特意命人给黛玉换的,说明宝玉时刻会想着黛玉,哪怕写诗也忘不了。
苔锁石纹容睡鹤,是说石上裂缝皱纹都被厚厚的青苔盖满,变得柔软平滑,可以让鹤憩息了。这一句让我们想到了怡红院的丫环秋纹。
“金凤”指有金凤图案的被褥,引用了《会真记》红娘抱衾,而在怡红院里负责贾宝玉起居的是袭人,所以这里我们仿佛看到了袭人的身影。
“倚槛人归落翠花”写望月的情怀,翠花是翡翠之类镶嵌的簪花,古诗常以落翠遗簪写富家小姐的闲散奢靡,秦可卿就曾经“遗簪”,贾宝玉曾经丢了麒麟。说明这生活是奢靡、悠闲、慵懒的,很是令人享受。
冬夜即事
梅魂竹梦已三更,锦罽鷞衾睡未成。
松影一庭惟见鹤,梨花满地不闻莺。
女儿翠袖诗怀冷,公子金貂酒力轻。
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
“梅”和“新雪”让我们一目了然地看到了冬天的场景。“三更了”还是“睡未成”,说明这一夜宝玉又失眠了。
“梅魂竹梦”,红梅是栊翠庵的标志性植物,湘妃竹则是潇湘馆最出名的景致。“松影一庭惟见鹤”却是贾宝玉怡红院的场景,是不是说明宝玉此刻对妙玉和黛玉魂牵梦绕呢?
后面几句似乎让我们想到了丫环茜雪,她因为一盏枫露茶而被赶了出去;还想到了小厮茗烟。
侍儿以新雪煮茶,青烟袅袅,温馨和睦,室雅生春。在《红楼梦》里最懂品茶的是妙玉,她以梅花雪作为烹茶之水。
宝玉可能是想起了一些往事,于是都一一用诗的形式把他们记录了下来,把他们藏在了诗里,更是把那份美好藏在了自己的心中。
贾宝玉的这四首《即事诗》虽说是贵族公子养尊处优的“无病呻吟”之调,却也写出了他对红颜知己的真切情感。
诗里描写的不光有宝玉自己的生活场景,还有丫鬟们的日常,他巧妙地将她们的名字融入其中;还暗藏着自己喜欢的女孩子林黛玉、妙玉的身影。
这诗里有宝玉的真实生活、诚挚感情还有他内心深藏的小秘密。
二、说说第二十四回的有趣之事
这头一件是宝玉见了贾芸一时没想起来,后来贾琏提醒后倒是有点印象了,笑着说:“你倒比先越发出挑了,倒像我的儿子。”
这个看起来还是挺有意思的,想想宝玉自己还是个半大不小的孩子,见到一个比自己大的居然说像儿子。这是什么心理呢?
另外这也说明宝玉喜欢颜值高的人,能入他法眼的男男女女,没有一个不是长得好看的。
更有意思的是,宝玉这么说,贾芸非但没有不高兴,而且还迎了上去。原来这贾芸最伶俐乖觉,听宝玉这样说,便笑道:“俗语说的,‘摇车里的爷爷,拄拐的孙孙’。虽然岁数大,山高高不过太阳。只从我父亲没了,这几年也无人照管教导。如若宝叔不嫌侄儿蠢笨,认作儿子,就是我的造化了。”这活脱脱地就像现在娱乐圈的乱象,动不动就认什么干爹干妈的,只要用的上。
呵呵,两个人就这样认成了“父子”,也好似朋友,交往甚密。
另外一件就是小红的名字。小红本姓林,小名红玉,只因“玉”字犯了林黛玉、宝玉,便都把这个字隐起来,便都叫他“小红”。
中国古代取名本就有太多忌讳。从“黄帝”、“周公”、“孔子”开始,他们的名字在汉以后大部分朝代都要避的。
汉族起名,一般避祖先的名号。其原因是汉族传统极讲究辈分。以祖先名字为名,不但打扰了辈分的排序,而且会被视为对祖先的不敬。
封建制度下,人们不仅要“尊祖敬宗”,而且要奉为至尊,即使直呼君主的名字也是大逆不道。在清代的雍正、乾隆时期,仅凭这一条就可以处人死罪并殃及九族。于是,这种忌讳便被称为“国讳”。
身份地位高的贵族的姓名,身份地位低的人,尤其是下人都要避开使用。
本回就是最后的这种情况,“红玉”这个大名不能叫,只能叫“小红”。似乎只有宝玉和黛玉那样的公子和小姐,才配得上一个“玉”字,丫鬟和下人们如果用了,就侮辱了此字。“真是身份高贵压死人,哪里有什么公平道理可讲”。
三、第二十五回:这世上总有人在默默爱你
第二十五回写到彩霞这个丫鬟,她竟然对贾环颇有好感,还和赵姨娘很投缘。
宝玉来到王夫人这里,和彩霞说笑,只见彩霞淡淡的,不大答理,两眼睛只向贾环处看。
宝玉便拉他的手笑道:“好姐姐,你也理我理儿呢。”一面说,一面拉他的手,彩霞夺手不肯,便说:“再闹,我就嚷了。”
看到这里,我忍不住想给彩霞点个大大的赞!我喜欢这个不随大流的女子,当大家都在围着宝玉转,众星捧月时,她却另辟蹊径,这点很难得,只可惜她的这份心思用错了对象,贾环始终没有一个爷的样子,也缺少男人该有的那种担当,配不上彩霞对他那份真情。
再回到书中来,贾环见宝玉和彩霞闹,心中越发按不下这口毒气。虽不敢明言,却每每暗中算计,只是不得下手,今见相离甚近,便要用热油烫瞎他的眼睛。因而故意装作失手,把那一盏油汪汪的蜡灯向宝玉脸上只一推。只听宝玉“嗳哟”了一声,满屋里众人都唬了一跳。只见宝玉左边脸上烫了一溜燎泡出来,幸而眼睛竟没动。
这件事宝玉其实并非有心要去调戏彩霞,只是他平时对女孩子们都这样,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了,同时也说明彩霞的长相应该很标志,是能够入宝玉的法眼的,所以他才会凑过去主动打招呼。可惜宝玉这次不但没从彩霞那里讨着笑脸,还被贾环这小心眼的家伙给报复了。
这个贾环也是可恨,他不仅不了解彩霞的性情,更是不明白她的那份心究竟是在谁身上,竟然误会了彩霞,还伤害宝玉,最终倒霉的还是自己,真是一个大笨蛋!他岂会知道那真心不是能轻易被人夺走的!要是你的谁也夺不去!这也侧面表明了贾环是一个极度不自信之人,同时也让我们深深地替彩霞感到寒心。
说完彩霞,我们再来说说黛玉,她以为宝玉烫的十分利害,忙上来问怎么烫了,要瞧瞧。宝玉见他来了,忙把脸遮着,摇手叫他出去,不肯叫他看。黛玉知道他的癖性喜洁,见不得这些东西。她自己也有这件癖性,知道宝玉的心内怕他嫌脏,因笑道:“我瞧瞧,烫了那里了,有什么遮着藏着的。”一面说,一面就凑上来,强搬着脖子瞧了一瞧,问他疼的怎么样。
看到宝玉这样子,你会发现他对待那张脸可以说比生命还看重,尤其是不想让他心爱的女子看到一点瑕疵,所以黛玉要看他死活不肯。
一个男子居然比女子都注意护肤,现在想想宝玉活的实在是精致,对比之下我觉得宝玉倒是比我更像个女孩子。
又想起自己满脸长包长痘的时候,似乎也有过同样的体会,不敢出门见人,总害怕被人看到了被说、被笑话。可是同事们竟然说:“你不说我们都没注意,没有你说的那么严重。”也许有时,是我们自己把一些事情看得太重了,实际上别人不一定会在乎那些,或者不会像我们这样去想问题。
就像我常常为自己的痘痘烦恼,买了各种药膏,贴的、敷的,也没有什么大的作用,有时忍不住还会去挤它们,以至于留下痘印,时常自我嫌弃,可是我的家人和朋友却不会嫌弃。他们喜欢的不仅仅是我的样子,更有我的性格,我的秉性,甚至还有我的不完美,我对他们也是这样。这么一想,突然发现生活实在太美好了,爱又是如此伟大!
所以,不论你如何不完美,请相信这世上总有人在默默爱着你。
以上便是我对这三回的一些印象或者说是感慨,还请大家多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