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贤任能要突出岗位匹配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着力建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扎实做好选贤任能就是应有之意,而且还要将岗位匹配性摆在重要位置。
建立“政治生命周期”全记录,为“选”干部做好准备。重点要在干部人事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和运用上出实招下功夫,改变以往纸质档案或电子扫描件,针对年龄、专业、岗位经历及奖惩等,分类别建立干部信息数字化系统。组织选人时,即可有针对性地搜索出干部不同时期的政治表现,或干部在某个特定阶段的德能勤绩廉综合表现,也可在系统中以条目形式框定选用范围,精准到某类人或具体人,提升组织选人的精准度,推动人选与岗位更加匹配。
建立“干部个性化画像”全记录,为“用”干部做好准备。充分运用“一察三考”结果,拓宽实地考察、抽查暗访、民意访谈、舆情收集等渠道,建立用好干部日常监督信息库,聚焦具体人具体事,既听取工作服务对象相关意见,也听取干部本人谈话说明,区分客观条件所限与主观努力不够、思想认识不到位与能力素质跟不上、政策机制不完善与贯彻执行不得力等情况,对干部进行精准分析研判,切实把干部的“画像”画实画准,准确做到空什么岗位就选什么样的干部。
建立“各类监督成果”全记录,为“下”干部做好准备。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关键在能下,难点也在能下。贯彻落实党中央《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和《实施细则》,必须准确把握政策规定,精准分析“下”的情形,让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成为常态。要综合纪检监察、审计、信访以及组织监督的各类成果,建立负面清单,尤其是用好年度考核、专项考察以及重大任务中干部的负面表现,有理有据推进“下”,让干部“下”的服气,切实让岗位匹配度不高,群众不认可的干部退出领导岗位,让能者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