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读过一个《商人与渔夫》小故事,它真实刻画出的是国人之生命生态。有了钱的我们,没有了时间;有了钱的我们,却没有了自己期盼的亲伦之乐。
故事是这样的:一个商人坐在海边一个小渔村的码头上,看着一个渔夫划船靠岸。
小船上又有几尾大鱼,商人问渔夫,“要多长时间才能抓到这么多鱼?”
渔夫说:“才一会儿工夫就抓到了。”
商人接着问:“为什么你不待久一点,多抓一些鱼”
渔夫不以为然,“这些鱼已经足够我一家人生活所需啦”
商人又问:“那么你一天剩下的那么多时间都在干什么”
渔夫解释:“我呀,我每天睡到自然醒,出海抓几条鱼,回来后跟孩子们玩一玩,再跟老婆睡个午觉,黄昏时晃到村子里喝点小酒,跟哥们儿玩玩吉他,我的日子可过得充实又忙碌呢!”
商人不以为然,于是就建议渔夫:“我是美国哈佛大学企业管理硕士,我倒是可以帮你忙!你应该每天多花一些时间去抓鱼,到时候你就有钱去买一条大一点的船,然后你就可以捕获更多的鱼儿,再买更多渔船,这样你就拥有了一个渔船队。然后你可以开一家鱼罐头工厂,之后你可以搬到更大的城市比如墨西哥城,洛杉矶,甚至纽约,在那里你可以更好的经营你不断扩充的企业”
渔夫问:“这要花多少时间呢?”
商人回答:“十五到二十年”
渔夫接着问:“然后呢”
商人大笑着说:“然后你就可以在家当皇帝啦,时机成熟你就可以宣布公司上市,把公司的股份卖给投资大众,到时候你就发啦,可以几亿几亿的赚”
渔夫接着问:“然后呢”
商人接着说:“到那个时候你就可以退休啦!你可以到海边的小渔村去住,每天睡到自然醒,出海随便抓几条鱼,回来后跟孩子们玩一玩,和老婆睡个午觉,黄昏时晃到村子里喝点小酒,和朋友们玩玩吉他咯”
渔夫疑惑的说:“我现在不就是这个样子了吗”。
商人的每一句话,似乎都完完全全的描绘出国人之人生生态图;商人的每一话话,似乎无意说出我们隐藏的内心。商人所描绘,就是每个中国人心中那一个梦;商人所描绘,就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勤奋奋斗的之目标。
自古以来,勤奋就已经成为中国人最为积极的标签,勤奋治国求国盛之国君,精心治学几十载之大儒,奋而经商而行走中国南北之晋商,他们一个个勤奋的故事都是少年时期读物最核心的主题。
“勤能补拙”,勤能修身安家治国平天下。但不可“勤而不拔”,在勤的意识形态中忘掉了自己,忘掉了勤的目的。
中国人已经将“勤劳”作为国人的“国粹”品德在宣传,家族将其作为族人之做人行事之根本在继承,在勤奋的路上,忘却了抬头看前方的路;在勤奋的路上,忘却了出发上路的初心。
在经过世代中国人的承袭,在经过各大众媒体的“炒作式”宣传,国人的勤奋,国人的无休止的劳作,已经不是强行的要求,而是深深的印在了每个人的心底,成了每个人的行为准则,成了每个人的思想上的道德。将因目的而勤奋演化为无思考无灵魂的劳作,这,一切皆为实用主义所吞噬之后果。
将其演变成为每个人的标签,也就成了国人的人格。一切事对与错,合适与否,该干不该,皆以实用主义思维来断定。我们一直所追羡的勤奋,依然而然竟成了实用主义所包庇下的行尸走肉的行程。
停下来,思考下,我们生活的本色;静下来,想一下,我们今生的初心;放下来,寻一下,我们的行程的目的地在何方?
我们勤奋而获取财产财富,但财富必须赋予义务的意义,我们的勤奋方才有其意义所在;我们勤奋而争取个体的自由逍遥,但这种自由逍遥必须体现责任,方让我们勤奋的意义得以升华。
茫茫一生,当黄昏来临,不知道我们还有无心情来到海边,看一看属于你的“日落黄昏,金光万丈”。
商人不疑惑了,社会的行为,不能全部以商业的思维来定夺,不能全部用实用主义的大网所遮蔽,所包含,所同化。
渔夫不疑惑了,与其几十年之后方能享受,不如在生命本应的生态中享受自我。
我也不疑惑了,不忘初心,放下行囊,收拾心情再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