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每次参加大咖分享会,你总是心潮澎湃,但是最后的提问环节,却从来都是一言不发。心中有太多小纠结,总是错过与大咖交流的机会。
每次闺蜜找你聊天,你都苦口婆心劝慰,结果却是效果平平,不欢而散。
每次有人向你求助,你习惯站在自己的角度,急于给出答案,却不知道对方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海森堡说过:“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
你有没有想过,只要学会提问,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如果你没有想过用提问来解决问题,或者说不善提出正确的问题,那么,你和我一样,需要来拆书帮参加一次高质量的拆书活动。
正文:
周日下午2点,南宁老友分舵第80场线下活动如期举行,舵主和元宝双双坐镇,一对爱读书的夫妻还带来了一位小可爱,三级拆书家梁为盼先做开场破冰,现场学员自我介绍,元宝向大家介绍了“拆书法”。
接着由拆书家介绍本次拆解的书籍《提问力》,并展示了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对于我这种没有读过原书的人,看完思维导图,瞬间就决定回去要下手购买此书。
时间有限,拆书家摘取书中三个片段,使用拆书法进行现场演练。
拆页一:欣赏式探询——挖掘他人闪光点
欣赏式探询是非常有效的引导技术工具,适用于组织发展和个人提升。从4D的探询流程可以看到,欣赏式探询主要是通过积极提问,探索个人内心和组织内最美好的一面,挖掘个人和组织的潜能,提升能力和效率。
欣赏式探询应用在个人方面的流程。
发现:邀请对方分享他的最佳实践,并挖掘他的优势。可以提问:曾经做过最有成就感、最自豪的事情是什么?你认为自己做得最好的地方有哪些?在这件事情上,你表现了哪些方面的优势和能力?
梦想:在发现优势的基础上,探询对方在未来的道路上,有什么样全新的梦想,更高的目标?准备迎接什么挑战?
设计:探询对方关于未来规划是如何准备、如何规划、如何设计的?
实现:给予对方充分的赞许和肯定,强化对方的信心,推动事情的最大实现可能。
重述知识:应用欣赏式探询流程,先要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请他分享自己做得好的事情,从中挖掘并让他自己发现自己的优势和能力;其次是探询他与此相关的计划、目标或者梦想;进一步探询对此他的准备和规划行动;最后给予对方充分的肯定与认可,让他为此付诸行动。
现场演练1:情景模拟公司小王和我在地铁相遇,小王工作很认真负责,但是每次开会极少发言。
我:小王,真巧啊,你这么晚才下班?
小王:是啊。今天加班赶项目。
我:小王,我感觉你在你们部门一直工作很认真高效,有什么好的工作方法分享一下呗!
小王:嘿嘿,还好吧,我觉得自己笨,平时就爱钻研技术,领导也是觉得我专业技术扎实,才让我牵头做项目吧。(发现)
我:对啊,你给我的感觉也是专业性很强的,平时大家都在暗地里夸你。
小王:是吗?我怎么不知道?也怪我平时跟大家交流少······
我:我们公司有管理和专业两条道路,那你未来想往哪方面发展呢?
小王:其实我想往管理方向发展,这次做项目我也感觉到了综合能力的重要性,这是我的弱项,需要提升。(梦想)
我:哦,其实你们领导也挺欣赏你的,不知道你没有注意到?
小王:领导对我指导很多,但是我不擅长沟通,没有表明心意。我目前在考取xx中级证书,希望能够更上一层楼。(乱入)今天来参加拆书活动,也希望能够提升自己的沟通表达能力。(设计)
我:哇,好棒!看好你哦!(实现)
拆页二:共情式提问——和对方建立共情关系。
共情式提问,就是利用问题和对方建立共情关系,进入同频互动交流状态。共情式提问有四个要点。
试新鞋。在对话前,不要着急说话或给建议,而是先向自己提问,要应用同理心,转化视角看问题。
这里需要提到我们很多人存在一个误区。同理心不是把自己带入对方的场景,不是问,这件事发生在我身上会如何,而是好奇的问:
这件事发生在他身上会如何?
站在他的角度,自己会看到什么?
他在想什么?他感觉如何?
这样切换视角来提问,才能真正理解对方的感受。
第二,提问。首先提出宽泛性问题。让对方开口说话,邀请他们进入他们感到最安全、舒适的领域。
第三,聆听言外之意。提问之后,对方就会开口说很多信息,这时候需要聆听。听话里话外,话里——他都说了些什么?话外——他的语气、心情、表情、眼神、说话节奏等信息。聆听也是共情的重要部分,我们愿意听,对他就是最好的陪伴。
第四,适当的距离。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保持客观,才能避免和对方同样进入伤心、愤怒、冲动的状态。我们需要帮助朋友客观分析,在合适的情况下给出合理的建议。
栗子二(反例):某闺蜜跟男票的恋情,遭到了父母的反对,陷入分手状态,来找我哭诉,父母的各种不理解、男票的各种不作为,我带入了自己的情感,一边听她的抱怨发泄,一边跟着她一起吐槽,但是没过几天又见她的朋友圈在秀恩爱。
对照:首先我没有正确的理解“同理心”,以我为中心,而不是以她本人的性格带入实际情景;我能够聆听,但是没有很好的提问,更没有做到“客观”。“客观”是指保持中立,不受对方的情绪影响,理性分析朋友的问题。
期间,各小组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分别从对方的问题类型归类和为什么会找到你等角度,探讨出各种可能性。
所以,下次提问的时候,请暂停5秒钟,问问自己:对方是来寻求专业回答?是想借鉴你的经验?是来印证自己的想法?是想和你进行思维的较劲?还是基于对你的信任,来倾诉而已?抑或是看你不顺眼,想考验甚至为难你?
如果对方只是向你发泄情绪,你不必给出任何建议,好话安慰即可;如果对方需要一些建议,你可以视情况给出一些仅供参考的建议。
拆页三:苏格拉底式提问——帮助他人找到答案
一方面做到“苏格拉底式提问”很难,因为人的本能不是提问,而是表达。另一方面,做到“苏格拉底式提问”也容易,因为你不需要在那个课题上经验丰富、见解独到。你只要会巧妙的提问就好。
所以再有朋友、同事来找你咨询,建议你可以尝试使用苏格拉底式提问来帮助他。首先,克制表达的本能。不要说出自己的观点,不要给对方提建议。
然后,用封闭式提问跟对方核对主题。
接着,表明自己也不知道答案,但愿意陪对方聊。苏格拉底总是这样做的。他会说关于这个课题,我其实没想好,所以我来请教你。如果不表明自己其实没有答案,而是暗示对方你知道应该怎样做,只是故意不说,那沟通的意味就不同了。
最后,连续向对方提问。提的是开放式还是封闭式的问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提问要有洞察力。常见的提问有这样一些方向:探究他背后的假设;探究他自己还没想明白的标准;提醒他还没有考虑到的情况;逼着他去发现细微之处。
栗子3,同事T,生出离职之意,但是没有想清楚是要进事业单位还是换家公司?基于个人观点,肯定是希望她按照自己的优势,寻找一家更好的公司。但是我没有说出自己的观点,而是问她纠结的原因和内心的真实想法。
你是想找一份稳定的工作,照顾家庭对吗?
T:是啊——
你是觉得事业单位比较轻松体面,但是工资、发展受限,是吗?
T:是/不是的话可继续追问原因。
你是觉得现在工作性质单一,没有发挥你的优势,是吗?
你是财务专业出身,又经常跟数据打交道,有没有想过寻找与此相关的工作呢?
…….
你现在确实很纠结,但是我只能帮你分析利弊,决定还是要你来做。
个人觉得“苏格拉底式”提问,从疑问开始,到肯定结束,能够引导对方去发现自己背后的“假设”需要你保持客观,有敏锐的洞察力,与咨询有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