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的日更营结束了,回头看过,连续21天憋1000字以上的文章确实是挺痛苦的事儿,好歹是坚持下来了。训练营结束,但写作之路还前路漫漫。我将沿着这条路继续走下去,直到看见光明。
以前听过一句话觉得挺有意思,大意是说你肥胖也许不全是你自己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因为你朋友的朋友的朋友也肥胖。
这就让人费解了,肥胖又不是传染病,怎么一个人的肥胖还能影响别人?
其实啊,这不是什么病毒,而是一种人际影响,这种人际影响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观念的传递发生作用。
比如,你新交的闺蜜,特别爱吃冰淇淋,由于你们经常在一起逛街,你也会时不时地和她一起吃冰淇淋。这是行为的传导。
再比如,当你的闺蜜发胖后,你对可接受身材的评价标准就会改变。原来你觉得100斤就算胖了,可能现在你就会觉得我闺蜜120斤了,她在你眼里仍然是那么可爱,120斤好像也没那么可怕。因为你对胖瘦的评判标准发生了改变,慢慢地你对自己控制体重的要求也就没那么高了。这是观念的传导。
我们再做一个设想,假如你和闺蜜一起穿越到唐代,所有人都以胖为美,那么,相信要不了多久,你和闺蜜也会一起变胖。这是社会风尚的影响。
古话说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今天我们还要加上一句:“近胖者胖。”
有意思地是,这种“近胖者胖”的效应,在人际网络中能够传递出三度。换句话说,你闺蜜的同事的姐姐如果变胖了,会增加你闺蜜的同事变胖的概率;你闺蜜的同事变胖的了,又会增加你闺蜜变胖的概率;你闺蜜变胖以后,下一个影响到的就是你了。
这可不是一个文字游戏,科学家做了大量的研究,都证实了这样的一条规律——
如果你的朋友变胖了,你的体重会增加的概率是45%;
如果你朋友的朋友变胖了,你变胖的概率是20%;
如果你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变胖了,你变胖的概率仍然高达10%。
这项研究充分证实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我们对身边认识的人的关注度要远远高于对陌生人的关注度,并且我们会效仿熟人的行为。假如你身边都是一些贪玩不爱学习的同伴,那么在他们的影响下,即使你原本是爱学习的人,也会慢慢变得跟同伴一样。我国古代关于这个论证有一个著名的故事,你一定听过,那就是“孟母三迁”。
所以,你看看现在人际关系密切的企业里往往会形成行为的同质化效应:有的企业绝大多数员工都活力十足;有的企业绝大多数员工都懒散。也许这些员工一开始并非如此,只不过在别人的潜移默化影响下,也被同化了。
根据这个论证,就能为我们个人成长提供理论依据。如果想要不断成长,我们就要多跟优秀的人在一起,远离甘于平庸的人。在好的环境中,我们会不由自主地适应环境规则,不断约束自己的不良习惯,从而实现更好的自己。这也是为什么家长们挤破头即使借钱也要买好学校学区房的原因:环境真的非常重要!
所以,多跟优秀的人接触,会让你变成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