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在一个小山村,哪里有我的父老乡亲,谷子里长满故事,憨笑中露出乡音……”
”就恋这一排排窑洞,就恋这一缕缕炊烟。就恋这一把把黄土,就盼有一座座青山……”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照着我窑洞,吹着我的胳膊,还有那头牛跟着我……”
一首首耳熟能详的歌,散发着浓浓的乡土气息,让我不由自主地跟着哼唱,眼前自然而然晃动着那方水土那方人。
乡村是所有人的根。祖祖辈辈在乡村生活的农家之弟自然脱不开那身乡土气息,即使远离乡村在城市生活多年,乡村生活依然常在心间,念念不忘。于是乡村文学便格外受人关注。一篇优秀的乡村文学作品,能把读者带回到田间地头,乡土气息扑面而来,读来如饮甘露,如品老酒,无论是家长里短,还是趣闻旧事,都让人赏心悦目。
许多人都有乡村情节。对于那些有滋有味土里土气的文字所描绘的乡村生活情景,自然情有独钟,特别偏爱。优秀的乡村题材的影视剧,虽然投入少演员阵容也不够强大,但往往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视效果。我最早看过的农村题材的电影,象《喜盈门》《人生》《咱们的牛百岁》等等,都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是电影《人生》里的善良美丽的农村姑娘刘巧珍,就是传统山乡女子贤妻良母型的典型代表。《平凡的世界》自然有小说的传播效应,拍成电视剧后更是掀起一股热潮。我至今对田润叶与宋少平相爱却不能相守的情节如鲠在喉,对田润叶最终委曲求全嫁给了不爱的人非常惋惜。后来又看了《苦乐村官》《山海情》,都是反映新时期乡村变化的优秀剧作,看过后时常为剧中人物的命运牵肠挂肚,直到剧终依然意犹未尽。
农村是我土生土长的地方,我的上学时期大半都在乡下度过。虽然现在我已远离乡村,但我对曾经生活过的乡村一直念念不忘,对农村的风土人情、家长里短、大街小巷、田间地头许许多多人和事,或者自身亲历,或者耳濡目染,感觉非常亲切。所以我在喜欢文字文学后,就对乡土文学情有独钟。现在我虽然远离乡村,但总觉得乡下那个老院那间老屋,才是属于自己真正的灵魂家园,只有回到哪里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回家,如同郑钧唱的《回到拉萨》那样,明净的天空下一颗明净的心,只有回到农村老家才有这样的感觉。
我写过不少乡村题材的散文诗歌,乡村生活给了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学滋养。都是熟悉的场景熟悉的人事,所以写起来得心应手信手拈来。好像这些场景就在我脑海里存放着,我只是简单搬运原样叙述而已。
知道山人老师,是在我入住简书不久。看到有琴雪山人、6g选手、江雪阁在简书上发起的“乡情乡韵”征文并出书。读到他们出书的艰辛与出书后的欣慰的文章时,我深深的感动了。山人老师以及他的团队,是乡村文化的开拓者,他们不图名不图利,为他人做嫁衣,不遗余力地培植文学沃土,千方百计传播乡土文化。我在敬佩至余,有点小小失落。我已错过了投稿截止日期,所以只能寄希望于下一次征文。
这一次,听闻山人老师又发起”乡情乡韵”征文,我毫不犹豫积极参与,随即给山人老师寄去我的几篇描写乡村生活的文章。没想到很快得到回复,互加微信后,一篇《家乡的小河》经山人老师精心编辑,配以唯美的图片和动听的歌曲,让小文更具人气,短短几日,阅读量就突破三万。这是我写文以来,单篇阅读量最大的。
我曾用笔名山石,当山石遇见山人,神交已久,相见恨晚。带着那份乡土情怀,精心描摹乡情乡韵。传承乡土文化,传播乡村文明。我愿意在山人老师开拓的乡村田园里,用文笔写下自己的山乡诗文,用真情播撒心中的乡土情丝。
作者简介:咬文嚼字,山西阳泉人,市作协会员。作品散见报刊及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