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婉清的出现,带着神秘、冷漠与凶狠的气味,就好似山野深处的一株野蔷薇,清丽可人,幽香阵阵,但却桀骜带刺,野性袭人。
木婉清的出场,从追杀开始。她从山里头跑出来,就先跑到苏州追杀王夫人,但没有成功,反被其手下一路追杀。跟段誉回到镇南王府后,她在确认了刀白凤身份后,就立即“右手急扬,两攻毒箭向刀白凤当胸射去。
这些人与木婉清都素不相识,为什么她要杀她们?
只因为一句话,“师恩深重,师命难违!”她的师父秦红棉(母亲)要求她去执行任务,去杀掉她们。因为他们都是师父的情敌。那么,同为情敌,为何木婉清不去杀甘宝宝,却还亲切地称她为“师叔”呢?很简单,这是因为她妈妈与甘宝宝的关系很好。
我们从这里就可以看清楚了,在这个世上,秦红棉的恨的人,就是木婉清恨的人,秦红棉亲近的人,就是木婉清亲近的人。
木婉清的口头语是,“我师父说”,所以我们经常从她嘴里听到类似的表述:
“我师父说,天下男子个个负心,假使见了我的容貌,定会千方百计地引诱我失足”;
“我师父说,天下所有的男子都是一般,都是无情无义这辈”;
“我师父说,天下男子都负心薄幸,她从来不见男人。”
“我师父叫我来杀两个人…”
生活中,大凡见到嘴边常挂着“妈妈说过”、“我爸爸说”的孩子,我一般的判断就是,这是个被父母融合地很深的孩子。
这里提到一个新的概念——融合。什么叫融合?
我所修习的学派里,其中有一个,叫“完形心理治疗”,融合就是该学派一个重要概念。这里的所谓“融合”,是指一个强势的个体、环境,或是群体,要求另一个个体,必须跟自己一样,不允许存在任何的差异,只允许共性,比如要求相同的感觉、情绪和看法。
木婉清正是被妈妈秦红棉所强势融合。
在木婉清小时候,每当秦红棉难过的时候,她就开始练“五罗轻烟掌”,边练边思念,越练越伤心,然后她就开始打骂木婉清,就开始痛骂天下没一个好男人。
在这种背景下长大的木婉清,就陷入了一个行为和思惟模式——妈妈所恨的人,就是我恨的人,妈妈要杀的人,就是我杀的人。她对于人和事的喜恶,完全以妈妈为准则。
有父母会对孩子说这样的话,“为了你,我是如何地辛苦,我放弃了什么,你要是不完成/不做到(我的需要)话,那就如何如何”。这样的融合,往往会导致这个孩子长大后,几乎没有自己的世界。
木婉清正是如此。
在我小的时候,妈妈有一段时间与我姑姑关系不好,暑假里,就不许我准我去她家里去玩。还有一次与单位同事吵架,回家就不允许我与她家孩子玩,但那孩子却是我的好朋友。
我们还听到,有的父母会常对孩子说这样的话,
"你的表姨不是东西,上次…”,
“你姑妈很坏,我们家刚搬来这里,她就拼命排挤…”,
“你二舅这个混蛋,欠我们家的钱压根不提还的事..”,
…
除了亲戚朋友,有的父母把夫妻双方的爱与恨,把这些情绪,也传递给孩子。
假设一个家庭中,父亲有了外遇。这时的受伤者往往是母亲,可是当母亲与女儿交流的时候,母亲会不小心把女儿融合到了感觉和体验中,从而让女儿不自觉地和母亲一样,怨恨父亲。这个时候,女儿自己的界线就消失了,不见了。
或是父母出现了争端的,一旦情绪来了,就对身边孩子说,“你爸是个什么东西”,“你妈是个什么样的人”,让孩子跟着自己一起去恨,去气,去伤心。
自己的爱与恨,情与仇,要清楚那是你个人的,不是你的孩子的。
对于作为成人的读者,希望你能明白,小时候你的父母所恨的人,不代表你要去恨他们。
对于离异家庭的父母,不要把你的爱与恨,强加给你的孩子,让她去恨父亲或是母亲。
一个“有觉知的母亲”,她会给孩子自己留下空间,在伤心的时候,她有能力去告诉自己的孩子,妈妈伤心是妈妈自己的事,与你没有关系,你有权利去开心,你可以去开心地玩。
她与孩子的沟通会是这样:妈妈与爸爸间发生了什么事,我现在很恨你的爸爸,不过,妈妈的怨恨是妈妈对他的,这是妈妈自己的事,你不需要为妈妈去承担什么,你还可以去爱他,也可以去恨他,你要去尊重你自己对父亲的感觉,妈妈虽然现在不开心,但是你有权利去快乐,你可以去寻找自己的快乐。
吴耿红老师寄语
看到这篇文章让我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到一个充满恨和不能做自己的母亲,她怎么能允许自己的孩子做自己呢?
从事教育这几年,接触到很多学生个案和自己的亲身教育中得知,孩子人生的格局和价值观与父母息息相关。
女儿要参加佛山市舞蹈比赛,我告诉她这次表演的舞台很大,有很多人会看你们表演。然后她说:我好紧张哦!我说:我能感受到你的紧张,那怎么办?她拍了一下自己胸膛:我相信自己可以,我可以战胜困难、、、、
从我们之间简单的对话,我深深感受到父母的言行已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的价值观。因为她说的这些话和行为都是我们平时分享的话题。
作为父母您能为孩子人生做些什么呢?唯一能做的是做好您自己,让自己成为那个最好的自己。
更多家庭教育的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华夏上善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