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最想记录的一件事】读余秋雨《文化苦旅》
余秋雨认为,中国文化人有天下意识,但“天下”是什么,却又空洞而模糊;他们向往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对于后半句很少有人真正实行;只有在心里界限被打破时,才会有人期望也能够挣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完成所谓的“出走”。这句话的意义正如清朝黄仲则所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如果只知道读书,最后就会成为书呆子,只知道读圣贤书,满嘴大道理,却不干实事,不接地气。我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应该也要像余秋雨先生一样,出去走一走,涨涨见识,看看天下,心胸便将会开阔很多,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己所用。
余秋雨四岁那年,在余姚的乡村小学念书,小学有一个图书馆,有几十本童话和民间故事,十分诱人。但几十本书怎么能满足得了几百名学生呢?老师想出了一个办法,写100个毛笔小楷字才可借得一本书。余秋雨的毛笔字,就是在那时打下的根基。他在回忆那段日子时,曾说:“我正是用晨昏的笔墨,换取了享受《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的权利。直到今天,我读任何一本书都非常恭敬,那是从小养成的习惯。”通过这个关于余秋雨先生的小故事我们可以得知,读书之于余秋雨来说,是一件兴趣,而不是沉重的包袱。余秋雨在做学问的时候,是非常愉悦和开心的,因为他热爱学习,他对知识有着赤诚的好奇心,所以他才能沉下心来好好做学问。我们在生活中虽然也要汲取知识,但千万不要将知识看成一种任务,看成一种可以获取利益的工具。要带着尊敬的心态去获取知识,去认真的研究琢磨。知识便也会尊重你。正如董卿在节目中说过的一句话:“我相信,我们现在花时间看的每一本书,都会在未来某一个时刻显示出它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