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西木陆
大学迷茫的人不在少数,这是因为以前我们的生活都是被推动着不得不走,全国人民都在努力考大学,没有人需要思考,有个本科学历是进入社会的敲门砖。所以我们只要一心一意地按这条规划好的道路走下去就好。
到了大学,我们没有了那些课本的束缚,思想可以自由发散;见识了更大的世界,我们知道了有那么多三观与我们完全不同的人,看到了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以及行为模式,于是在这么多选择中会迷茫。
我要做个什么样的人
我毕业要去大城市还是回家乡
我擅长的东西是什么,我喜欢的事情有哪些
深度发展某一方向还是各个方面均衡发展
职业规划
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这些其实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东西,这是对我们灵魂的拷问,我们需要一遍又一遍地思考,看书,尝试,问长辈,反思,建立,再推翻。这会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但越早建立稳定三观的人,就可以避免很多弯路,步伐会更从容坚定。我认为,这是比任何外在能力提高或知识增长或人脉拓展都要重要的。因为努力的方向比努力的强度重要的多,只有知道自己往哪个方向走,才可以瞄准某个地方增加技能点。
很多人都说要多读书,但其实很多人不懂读书的意义,特别是年轻人,只是单纯听取了外部的建议,大家说好就是好,盲目跟风,根本不会选择适合自己这个年龄段应该看的书。书中自有颜如玉,但有时,百无一用是书生。有些人问:为什么我读了很多书,但感觉显不出来。有的人认为是因为那些读的书都忘了,但它变成了我的精神和思想之类的大概意思。但我认为,如果你真正看懂了一本书,你会从中得到很多,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感悟。所以,如果觉得自己读了很多书,自己没有感觉的话,那么读书只是和逛会儿淘宝,打会儿游戏一样的娱乐活动,就不要骗自己在学习了。所以清楚自己为什么读书比一年囫囵吞枣读200本书要重要。
迷茫是因为选择太多而失去了方向,作为大学生,我们做的选择就该由我们自己承担后果,很多人强调努力,这确实很重要,但是那是在选择了‘’远方‘’的情况下,才可以风雨兼程。
你看见别人天天上自习,于是自己也决定当个学霸,到自习室后拿出手机充实地玩了一天。你看见别人在社团里呼风唤雨,到处都是熟人,于是自己也报了一堆社团,结果确一个都没坚持下来。你看见别人每天兼职,兜里有钱想干什么干什么,于是自己也去做,发现累死累活挣得还少。不要看别人在做什么,你看见了别人的辉煌,心生羡慕的时候忘了考虑他们的心酸,寻找最适合自己的一条路。
也许是应试教育的结果,很多人都不愿意承认天赋的作用,坚信勤能补拙。但其实有天赋的人从他启动天赋的那一刻,就拥有了常人没有的加速度,而这些加速度带来的成就感又会带来正向激励,可想而知最后的结果。没有人会喜欢一件让自己不断感到挫败感的事的,就算是打游戏,如果你只是个1级的小新手,却让开始就去打50级的boss,你也会讨厌打游戏的不是吗?
在大学的时候,没有什么事是必须做的,除了保持不挂科,不违纪,基本上是十分自由的,我们可以去尝试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然后反思,哪些环境会让自己兴奋,比如你在辩论的激烈氛围中感受到了怼的别人哑口无言的快感,那么你可能喜欢竞争性氛围或者是那些需要灵敏思维的。比如你在读书画画时感到了难得的心灵富足与平静,那么你可能喜欢独处,热爱自由而平静的气氛。
其实我们现在的物质生活丰富,娱乐生活也足够加上互联网的发达,在大学之前我们已经基本确定了自己的喜好,你要做的就是抽丝剥茧把那些细碎的不成体系的东西综合起来,去倾听你的内心,构成你自己的独立人格和思想,而不是人云亦云。别人想去北上广,你也立志要去,可你忘了你的内心追求小富,追求家庭的幸福。别人要考研,你也要考,可你忘了你是个实干主义者,学校的理论只会限制你的拳脚。这只会让我们走弯路,悔恨自己浪费的精力和时间。有些弯路是人生必须的,而有些完全可以避免。
所以,迷茫了就去尝试,多看书和感悟,多和爸妈聊聊天,然后反思,慢慢确立一套自己独立的思想的框架,不会被外物所影响,只要在以后随着经历的丰富,阅历的增长而小小地修补和添加,趁大学时间还多,这会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但越早完成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