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见到了重读活动的两位同学,他们提到了我是日更达人,表现型人格出来让我有点飘飘然。然而我自己却知道像我这样日更很容易,写出好内容才是不容易的,因为我写的内容对别人没什么用处。但写得多了,偶尔也会有那么一点点别人觉得有用的,后来我发现某一篇意外的阅读量有了1000多。我想起一个教我摄影的前辈说,单位的一个老同志照相毫无章法就是拿着相机咔咔咔乱拍一气,拍上几百张回去选,总有那么两张不错的。可能我现在输出的阅读心得就处于这样的状态,还处于没有章法的状态。我看古严以前的文章中提到,他写一篇要好几个小时,甚至有的用了七八个小时改成成品。相反我的输出却没有花费时间打磨,每天大约用一个小时输出一些自己的想法。我只是粗略的看一遍改改就发了,经常连错字和病句都没有发现,更不要说理清思路写出逻辑。
写作是一种重要的技能,所以我要不断的练习获得提升。写作是一种基础技能,在美国的中学生就开始上写作课。我们国内的教育体系,虽然从小学语文课就算开始写作了,但多数是教我们写出符合要求能拿分的文章,对于如何思考如何说清自己的想法讲得并不多。人类文明的发展中,出现文字是一个飞跃,为人类把思想固化传播带来了可能,也为跨越空间和时间的合作带来了可能。面对面的对话,很多时候并不能传播全部信息,播的过程中总是会有一定的信息损失。有研究显示有很大一部分信息是通过身体语言中的手势、表情等传递的。很多人玩过传话的游戏,一段话经过5个人,很多时候就变得和原意想去甚远了。我们的思想是不稳定的,我们的想法是不稳定的,但是文字不会改变。通过文字可以提升了我们的沟通效率,实现了一对多的传播,避免了传播过程的变形。就算是一个普通人,掌握这项技能也能获得非常大的好处。
写作对于学习的效果非常明显,除了我自己的经验外我也在《如何学习》等书中找到了印证。写作利用了生成效应,在把输入知识输出的过程中,被迫进行了信息的转换,和现有的其它知识进行了关联。同样的一个概念在写成文字的过程中,会多次思考调用,这个过程强化了神经元链接。一个概念和现有的其它知识建立了锚定,还得到了强化,自然会让我们印象更加深刻。另外我们的记忆总是有遗忘周期,过一段时间进行回顾反思能提升记忆强度。在学习一个新概念后,把那些新知以及自己的思考记录下来用于复习,比直接再学一次效率高很多。当我们把写作当成学习的手段时,就可以有意的在输出中把重点写进去,把自己理解到的新内容写进去,把自己的疑问也写进去。当积累一定的时间后,再来回顾之前的学习思考,对于学习非常有帮助。
另外写作也可以用来验证我们对于其他人需求的把握。如果写出的东西别人不愿意看,就说明我们没有满足别人的刚需。虽然现在的爆款文章多数都是套路,靠吸眼球的标题和煽动情绪的语言文字,但也存在很多真正有内涵有用处的文章。我们锻炼写作技能的时候,不能只是单纯的写,也需要在读别人的书时,学习他们的思考方式。我以前阅读的时候,就很少注意到不同作者的风格和方式差异,后来开始注意之后发现有非常大的不同。去探究作者为何这样的写的思考过程,对于我们学习理解也是很有帮助的。在有意识的观察别人的作品后,经过不断的思考积累,有一天我也应该能写出满足别人需求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