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闭症是什么
自闭症又叫孤独症,是一种由大脑、神经以及基因的病变所引起的广泛性发育障碍综合征。儿童孤独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种亚型,以男性多见,起病于婴幼儿期,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约有3/4的患者伴有明显的精神发育迟滞,部分患儿在一般性智力落后的背景下某方面具有较好的能力。主要表现为有语言障碍、社交能力有障碍等,不会根据环境要求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来适应环境,这种障碍随着年龄增大显得更为突出等。
二、儿童自闭症产生原因
造成孩子自闭症的原因大体分为遗传因素(从父母得到了相关的遗传基因)、环境因素(家庭生长环境中未得到很好的关爱)、疾病感染(母亲怀孕时患病导致病毒感染)等。
三、儿童自闭症的表现
幼儿自闭症作为一种由大脑病变所引起的综合病症。自闭症的人缺乏自信心,有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
1.社会交流有障碍:缺乏与他人的情感交流,不具备跟其他人交流的能力和技巧,难以融入群体,会使其越来越孤单,缺乏安全感。
2.语言表达有障碍:由于自闭症,会导致语言学习能力较差,甚至会出现语言倒退的现象,在社交中很少使用言语,即使使用也多为模仿直语,刻板言语,言语奇特,言语的可懂性差。
3.智力异常:70%左右的自闭症儿童智力落后。当然,这些儿童可能在某些方面具有较强能力。20%智力在正常范围,约10%智力超常。
4.感觉异常:对声音、光线、味道、疼痛等感觉容易走两个极端,或者过于敏感,或者过于迟钝。还表现在对某种东西或某些事情特别感兴趣。
5.其他表现:多动、注意力分散、发脾气、攻击、自伤等。
四、如何对待儿童自闭症
(一)老师要多关心
自闭症多在幼儿时期,所以与幼儿教师有一定的关联。作为幼儿的启蒙者,在园应该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关注他们要比平常幼儿更多的关注。比如,在教室上课时注意力要给他们多一点,注意他们的举动。区角活动时,不要限制他的活动,让他按照自己的兴趣逐步适应。生活方面多方面关注他的自理能力,及时帮助。在游戏时间让他自由选择,想在哪玩就在哪。在不伤害刺激他的情况下,多了解他喜欢参加什么活动,始他创设一个他喜欢玩的环境。逐步耐心教育、正确引导,这是很有必要的。
(二)家长需要提高陪伴质量。
自闭症儿童多数是在小时候引起的,许多行为问题是与家长、家庭成员及孩子的成长环境和教养方式有着直接关系。因为是幼儿,家长对其性格会放松,出现小问题都会觉得无大碍,其实积少成多。比如家长缺乏对幼儿的关心,幼儿缺少对外的交流,就会出现语言障碍,这正是自闭症的表现。要促使儿童独立做事。鼓励引导儿童增加社会互动,不要每天都让幼儿观看动画。有时间多带幼儿外出,增加儿童休闲娱乐技能减少问题行为的出现。
(三)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加强沟通,共同努力。
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最了解,最能洞察孩子心理、生理和情绪的变化,最能了解孩子的所缺所长之处,最清楚孩子的现有水平和发展潜力,因此家长与幼儿园配合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家长主动与老师沟通,把孩子的表现多与老师交流。当然老师也有责任告诉家长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根据一日活动中的优缺点积极主动地指导家长去改进,树立家长自信心,提高了训练的效果。所以,家园合作也是必要的,要充分利用家长的教育资源,这样会有较好的教育效果。
总之,关爱自闭症儿童是一项艰巨的工作,要做的事情很杂,不仅要关心他们的生活,还要关心他们的教育。这就让人意识到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在园不仅要注意五大领域的教育游戏活动,还要多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多参与幼儿的活动,主动与他们沟通交流,也要对幼儿的生活方面给予关心,多注意家园沟通,充分了解幼儿在园在家的各种行为活动,提高对自闭症儿童的认识,减少自闭症儿童,让每一个幼儿在幼儿园快乐成长,有一个幸福的童年。
五、自闭症儿童受教育现状分析
融合教育的理念在1994年于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上被确定。会议提出每一个儿童都有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有特殊需要教育者必须有机会进入普通学校。让自闭症儿童进入普通学校,开展融合教育,是帮助自闭症群体融入社会并促进社会包容自闭症群体的重要途径。
(一)自闭症儿童父母教育权的现状
根据问卷调查,89.02%的自闭症儿童家长希望孩子进入普通学校学习,24.93%的家长更愿意在自闭症训练机构训练,23.17%的家长希望接受特殊教育学习的课程,而9.67%的家长希望自行在家教育。虽然,绝多数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接受普通教育,这并不能否认部分家长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曝光”在社会公众下的心理。根据一份对自闭症儿童家长的访谈,参与访谈的23名家长中,除1名家长认为孩子应该在普通学校学习外,其余均认为他们孩子受教育的场所应是特殊学校。此外,在去自闭症儿童家中进行志愿活动时,笔者曾遇到过一些家长要求遮住医药箱上与自闭症有关的敏感字眼的情况。孩子是否能进入普通学校接受融合教育,父母的意志十分关键,并且基于自闭症孩子的特殊性,如若不加限制,家长对自闭症儿童教育的选择权是绝对的。因此,这里涉及自闭症儿童的受教育权与父母教育权的冲突。
(二)权利冲突的解决——一切以孩子利益为中心
应当承认,部分病情严重的自闭症儿童确实不适合进入普通学校接受普通教育。根据《残疾人保障法》的相关规定,父母对于普通学校的教育选择权,只适用于“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儿童。那么我们应如何解决这对权利冲突呢?
父母教育选择权包括选择公立学校或者私立学校的权利,也包括上学教育或在家教育的权利。而自闭症儿童受教育权的重要内容是进入普通学校接受义务教育。那么,父母教育选择权与自闭症儿童受教育权的冲突即可转化为:父母是否有权不让可以接受普通教育的自闭症孩子接受普通的义务教育。
“一切以儿童的最大利益为首要考虑”是《儿童权利公约》确立的保护儿童的最高原则。然而,儿童身心发展高度依赖于父母的决策;自闭症儿童独特的生理、心理反应导致他们对父母依赖更甚,他们的利益本身就依靠父母实现。因此,如何能保障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决定完全是为了孩子利益,即如何确保“儿童”的最大利益是“儿童本人”的,而不是“父母”的呢?由于父母主观想法难以判断,因此需要从客观行为做出推论。
在个案中,就笔者接触到的自闭症儿童父母来看,大都非常渴望孩子能进入普通学校学习,但并不排除其他方式的存在。对于不同教育方式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基于家长对孩子不同期望。根据笔者对家长的访谈,有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生活自理并有较好的行为规范;有的希望孩子发展语言;还有部分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接受以职业为导向的技能培训,使其在社会上得到工作机会。训练孩子的生活技能也是为了孩子的利益,并且,尽管融合教育的优越性越来越得到承认,然当今并没有数据能证明融合教育绝对由于父母自行教育。因此,单纯地不进入普校并不能说明父母教育选择权的不正当行使。但毫无疑问,把孩子藏于家中不接受任何教育无疑侵犯了孩子的受教育权,而频繁迁徙也打乱了孩子稳定地接受教育的节奏,这从其客观表征上可知,家长的选择并非为了儿童的利益。这种情况需要依据《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予以规制。
六、自闭症儿童同伴关系
人际交往缺陷是自闭症儿童同伴关系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幼儿同伴交往是指同伴之间运用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交换意见、传达思想、表达情感和需要的交流过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学会与人交往不仅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学习内容,而且是生存的前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保证。大量文献研究也表明,同伴关系在儿童社会化中起着成人无法取代的独特作用,积极的同伴关系有利于儿童社会价值与能力的获得,以及认知和人格的健康发展。
(一)自闭症儿童同伴交往现状及原因分析
目前国内外普遍一致认为,把自闭症儿童放置在普通集体环境中更有利于其发展。在当前集体环境中,自闭症儿童与同伴交往会产生一定的困难,帮助自闭症儿童与普通儿童形成积极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当前帮助自闭症儿童融入集体的重要手段。
1.自闭症儿童同伴交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自闭症儿童同伴关系发展现状不容乐观。首先,自闭症儿童在交往认知方面不能很好地“读懂”同伴的交往意愿,当同伴发起主动交往的时候,往往不会及时做出回应。其次,自闭症儿童口语发展较慢,表达能力较差,并缺乏面部表情与目光接触,对同伴比较缄默。再次,自闭症儿童缺乏与同伴交往的动机与意识,在语言沟通上既不能很好地理解别人的语言,又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总之,自闭症儿童不能像正常儿童一样去交往互动,与同伴交往中存在社交、沟通交往的严重障碍,处于人际交往孤立状态,很难与其他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2.原因分析
首先,引起自闭症儿童同伴交往障碍的主要原因是其受先天素质和自身心理发展机制的制约,神经系统失调而导致发育障碍,其病征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兴趣和行为模式。由于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先天性的损害,不能像普通儿童那样有着强烈的交往意识与动机,这导致自闭症儿童在集体环境中对同伴主动开启的社会性交往表现出漠不关心或无动于衷,以致无法继续与同伴交往。
其次,自闭症儿童缺乏交往策略,以至于不能开展正常的同伴交往。
再次,幼儿同伴交往是相互的,而缺乏互动性的交往是难以持续的。面对“不理睬”态度的回应,大部分幼儿不会再跟一个没有任何回应的同伴继续交往下去,只有同伴也能积极回应自己,他们的互动才会持续下去。自闭症儿童在社会性交往中缺乏与情境相应的语言、肢体表达及面部表情,更很少主动和外界交流,很少能识别环境和同伴的情绪行为及做出适当的判读和反应,导致在集体环境中与同伴的交往不容乐观。
(二)培养自闭症儿童同伴交往的策略
针对自闭症儿童目前同伴关系发展的现状,培养自闭症儿童与同伴交往的能力是当前教师的重要职责,这既有利于自闭症幼儿积极融入集体环境,获得情感性支持及自身社会性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普通幼儿同理心的培养。从长远角度来看,这不仅符合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有利于将来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笔者结合一线工作实际经验,以及对自闭症儿童同伴关系的教育实践,提出以下策略建议。
1.以课程为支架,帮助普通儿童了解、接纳并帮助自闭症特殊儿童了解是交往的前提。可以通过主题课程的形式,让普通孩子了解自闭症儿童,为交往打下基础。幼儿交往技能及策略往往影响社会交往的效果,可以借助课程模拟设计生活中普通幼儿与自闭症儿童交往的情境,通过案例让幼儿掌握相关交往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