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的视导课,最后一天终于挤出时间来听一听。今天上午是李松蓢小学的二年级和四年级的展示课。第一节课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低年级的学生上课时真的很难把控课堂,家琪老师的这节课主要是展示和竞赛,通过活动让孩子们体会分工合作、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也让孩子们熟悉各种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提高小组的凝聚力。第一环节通过各种劳动比赛,让孩子兴奋起来。第二环节通过各小队的展示让孩子们认识到劳动的意义,做一个讲卫生、爱清洁的好孩子。家琪老师基于班级的需求开展了这一系列的活动,考虑到了孩子们的需要,进行岗位学习,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胜任卫生岗位的工作。
第二节是英武老师带来的四年级“班级管理我做主”推进课。这节课获益良多,对于英武来老师之前在研讨会就认识她了,那时便觉得她很有想法,是值得学习的好老师。今天这节课让我眼前一亮,这是一个由原来三年级四个班的部分孩子组成的新班级,而在课上我看到的孩子们像是认识已久的老同学,合作无间。除此之外,每一小组上太进行展示时都带着一块岗位牌,介绍完自己的岗位职责以后还给大家带来了许多小节目,十分精彩!小组在履行职责时,不仅认真负责还仔细观察,把发现的问题拿出来讨论,也提出了解决方法。通过本次活动,不仅培养孩子们团队意识,促进班级正式组织的建设,还能增强学生的公共意识,服务意识。
上完课两位老师立刻对自己上课的预设和生成进行了反思,找到优势和不足。之后,专家和各兄弟学校也针对这两节课进行讨论,提出很多很好的建议。在这讨论的环节中,我学到了低年段的孩子的要注重倾听的培养,活动的展开最好全体参与,全体补充。除此之外,谢主任说到班级需要生活技能,不管初级、中级还是高级技能对孩子的成长都是很有益处的。还有,李家成教授也说到老师要保持对自身成长节点的敏感,一个节面的不同也会引起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地方都值得我学习和思考,尤其是里面提到的“管理和建设的区别”,感觉把这个问题研究透彻了,又能提升一个层次。教育发生在日常中,发生在细节中,需要更加细心观察,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才能基于孩子的需要做好引导。
下午第一节是本校陈老师带来的“星级评价会”,通过这个活动让孩子们做最好的自己,突破班级发展的瓶颈。活动中不仅上台的孩子有机会展现自我,台下的孩子也学会欣赏别人,这是我觉得陈老师做得最好的地方。
第二节是罗老师带来的“我的科技节”,这是结合了学校科技节开展的活动。在活动中,让孩子们增强对科技的兴趣,感受科技带给人们的幸福感,也进一步加强队员间的沟通、交流的能力。小组展示不仅展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还带了了各种节目和小游戏,现场气氛十分活跃。这班孩子以前也有所了解,感觉罗老师开展了活动以后他们像是“脱胎换骨”,每个人都是自信满满地。
最后,两位上课老师分别分析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两位老师带来的课都结合学生的需要,让孩子在活动中发展能力,开拓自己的世界。罗老师还谈到在活动中这节课只是在展示,缺少了评价和问题的整理,以及要在活动中梳理出经验。谢主任在总结的时候谈到陈老师接下来要为每一个孩子闪发光芒为重点,并且给每个孩子搭建平台,尤其是为后进孩子创造物质和人际资源,这样才能让孩子真正的享受到“超级巨星”的感觉,这才能实现目的。对于罗老师的课,谢主任建议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学科生活,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班的学科节日。除此之外,李家成教授还提到我们需要深入学习,我们的思想和实践才会有大发展。不用面面俱到,但是要谈透一个到两个问题。
一天的学习干货满满,需要慢慢地消化。目前我要让每位孩子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还需要在生活中不断的观察,在孩子需要的基础上给孩子创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