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读《蒋勋说红楼梦》之前,我以为这又是一套充满八卦的书。读了我才知道,这是一套从文学的角度、以全新的视角解读《红楼梦》的书。读完令我受益匪浅。
大部分的红学专家,都是在考证《红楼梦》的作者、考证作者的家世、考证书里面的隐喻……
这些考证的着眼点不是文学作品本身,而是着眼于外围一些并不重要的信息,方向上有失偏颇。
这样的考证给我的感觉就像是现代娱乐记者所撰写的明星八卦。明星们实力如何,记者们只要客观评价他们的作品就可以了。至于娱乐记者所津津乐道的明星们的私生活,说实话跟明星们的实力其实并无多大关系。
《蒋勋说红楼梦》就是一部从“内核”来解读《红楼梦》的书。我刚读了这套书的第一本。在这本书中有不少见解独特的观点,令我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01 《红楼梦》是一本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书
我第一次读《红楼梦》,是在六年级的那年暑假里。当时我觉得这本书实在太好看了,我读得放也放不下,真的可以说是废寝忘食。
不过,我并没有想过这本书为什么会如此吸引我,我只是单纯地以为这是经典文学的魅力。
当我看到蒋勋老师说《红楼梦》是一本写青少年的书,非常适合推荐给青少年阅读的时侯,我大吃一惊。
在我的心目中,这本书既然是以宝黛爱情为主线,那它必然是本适合成年人阅读的书。
书中写道:
大观园里,薛宝钗大概十三岁半,比贾宝玉大一点点,贾宝玉十三岁,林黛玉十二岁,史湘云大概也十二岁。更小的是惜春,小说开始时只有八九岁。就是这样一群小男孩、小女孩住在大观园里。所以我觉得,大观园是一个青春王国。
我一想,对啊,红楼梦里的主人公都是十二、三岁的年纪。这个年纪的孩子正处在青少年时期,自我意识、独立意识开始萌芽,开始对异性产生朦朦胧胧的好感。
这段时期是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
什么是“青春”?青春是不知天高地厚的,它有一种浪漫,刚刚发育,生理起了变化,对生死爱恨懵懵懂懂,充满梦幻、忧伤、不确定,充满性的欲望和爱的渴望,也开始尝到人生的失落和幻灭之苦。
《红楼梦》中,贾宝玉躲在花树下偷读当时的禁书《西厢记》;黛玉无缘无故生气,嫌宝玉对宝钗好,对她不够好;第五回中贾宝玉第一次性的描绘……这些都是对迷人的青春的真实描述。
我读红楼梦的时候,年纪正好与书里面的主人公相仿。虽然所处年代不同,但是少年的情怀是大同小异的。因此我当时读这本书时产生了很多共鸣,书中一些细节描写会让我看得心里“扑通扑通”直跳,觉得太美好太真实了。
这么一想,《红楼梦》还真的是一本非常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书。
02 《红楼梦》中的人物,刻画得丰满而立体
没读《蒋勋说红楼梦》之前,我对王熙凤的印象一直不太好,觉得她势力、精明、狠毒,因为她奉承贾母、放高利贷、逼死尤三姐……
读了蒋勋老师解读的第六回中的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我对王熙凤的印象大为改观。
刘姥姥因为家里穷困,不得以腆着脸上荣国府攀亲,希望得到帮助。接待她的自然是荣国府的管家王熙凤。
王熙凤并没有因为刘姥姥低微的身份表现得看不起她。相反,她对刘姥姥的态度始终是礼貌得体的。
书中说:
这就是大户人家的素养。刘姥姥对她来讲不算什么,可是大户人家的训练就是周到到任何人都不得罪。
这么一解读,王熙凤身上那与生俱来的贵族气质就显现出来了。
王熙凤对刘姥姥上门求助这件事的处理是这样的:她既没有一口回绝刘姥姥,让刘姥姥空着手回去;也没有出手大方,给刘姥姥一大笔钱;而是给了很少的二十两银子。
这样的处理既体现了王熙凤的精明,也说明她对穷人是有同情心的。王熙凤的形象就显得很丰满。
书中还提到了另一个细节,是我以前从来没有注意到的。
王熙凤让平儿把二十两银子拿来,同时再拿一串钱来,让刘姥姥可以雇个车回家。
书里说:
王熙凤日理万机,她也没有太多心情去可怜一个穷人。可是这个时候她真的有点不忍。这一串钱的价值比那二十两银子还重,其中有她对人的体谅……
通过蒋勋老师的解读,王熙凤的这个人物形象就有血有肉、栩栩如生了。
总之,蒋勋老师的解读,是以一个读者的身份,从细节入手,把他所理解的《红楼梦》向我们娓娓道来,给我们诠释了一个不一样的《红楼梦》。
无戒365极限挑战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