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你同行
——致常德卫校卫检三班的同学们
检三班同学的微信群,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安静。从1月19日的闲聊之后,直至昨天晚上军军发出的文艺抗“疫”歌曲,这段时间中,我们群里面几乎没有声音。虽然少了往常相互的节日问候,少了“抢红包”之类的兴奋和热闹,却没有缺少彼此的牵挂和关注。我知道,大家都投身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去了。
这个春节,过的不同寻常。从朋友圈动态中看出,大家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付出了不同寻常的艰辛和汗水。军军发出的是一份份盖满红手印的“请战书”;霞霞呼吁能否尽快用CT代替核酸检测,及早切断传染源,提高防控效果;孜孜则“轻伤不下火线”,身着严严实实的防护服,坚守在核酸检测的前线。有的同学积极请缨,奔赴湖北抗疫一线;大部分的同学,作为疾控工作者,追踪着每一个病例,把感染者送医,把密切接触者隔离,还像福尔摩斯探案一般,对每一例的发病原因进行追踪溯源,推理逻辑的缜密程度不亚于公安侦察。个个都是好样的,我们班的骄傲!
1990年我们从常德卫校卫生检验专业毕业。那个年代,卫校培养的基本上是临床专业,公共卫生系列的专业较为陌生。当时我们的专业可以算是拓荒式的,属于卫生检验专业的第三个年度招生。毕业后,按照计划经济下的统招统分政策回到所在地区,由市州计委分配到各级防疫站。我也一样,中专毕业后进入卫生防疫机构,后来在国企改革和公卫机构改革的过程中,考入公务员队伍。虽不在同一战线,但彼此的联系和情感依然挚热。
在同SARS、H5N1和H7N9禽流感等各种病毒的战役中,我们检三班的同学和千千万万医务工作者一样,始终处于公共卫生预防和控制的最前沿。有同学说,在这些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有过多少的加班加点,也有过多少的追纪问责,代价是沉重的。也有同学坦言:“医疗是处理存量,疾控是控制增量;医疗针对的是个体的人道主义救助,是战术工作,疾控是控制疫情蔓延的,是战略工作。”其实,医疗和疾控的战术战略关系,是同等的重要、同等的伟大和无畏,疾控部门应该成为整个社会应对疾病负担的防御系统。遗憾的是,在实际工作中,目前对疾控尤其是基层疾控的投入和关注程度要边缘化许多。
2019年深秋,我们几位同学重回常德卫校,那儿已物是人非,同学们努力地回忆着葱茏岁月的印记,看到的却是房地产开发后的栋栋高楼,仅存有的是半栋女生宿舍和昔日给予我们温暖的开水房,落满尘埃、结满蛛网。曾经有过的三年美好时光,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流逝,未免在心中产生些许落寞。对卫校的何去何从,对卫生检验专业的何去何从,不得而知。我们不求学校的去留,但求公共卫生专业学科的硕果和辉煌。一直坚守在医卫战线的同学们,我真是由衷地敬佩!
这一场战役终将会过去,其中的艰辛各有各的处境,各有各的理解。正如林徽因在散文《彼此》里说:“当前的艰苦不是个别的,而是普遍的,充满整一个民族,整一个时代!我们今天所叫做生活的,过后它便是历史。我们彼此所熟识的艰苦正在展开一个大时代。所以别忽略了我们现在彼此地点点头。且最好让我们共同酸甜的笑纹,有力地,坚韧地,横过历史。”
沅水雪融,岳麓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是的,我们一道前行,有力地、坚韧地跨越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