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想兔日记》日更第230天
和媳妇聊天,谈到将来买房和定居的问题。
媳妇说,最多再给你一年时间,必须把这个问题定下来。
我说,好。
这个问题,我们其实已经私下讨论过很多次了,基本有三个选择:A,B和C。
A地,我们曾经居住过几年时间,除了地域上偏远一些外,貌似没什么太大问题。
消费水平低,房价低,上班方便,还有一些好朋友。
B地,也就是我们现在住的地方。交通更便利一些,守着地铁站。
但问题是房价略高,上班更远。
而C地呢,是目前条件下,比较理想的选择。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对女儿上学比较有利。
当然,房价也最高。
我们的看法也比较一致,基本是争取C地,实在不行就回A地。
A的问题是,教育资源实在不怎么样,
一旦选择了A,也就意味着女儿从幼儿园到小学,没有什么太好的选择。
虽然我和媳妇都一致认为,父母的陪伴和教育更重要,
但并不意味着学校不重要。
身边好多朋友,总会出现非此即彼的倾向。
要么把教育孩子的希望全部托付给学校,砸锅卖铁也要买个学区房,
自己的,反倒是一点不注意。
要么呢,就有点盲目自信,觉得夫妻俩都是博士,教个小学生还不会?
其实,他们真不会。
两三岁的小孩正是玩的时候,你不能因为自己学历史,
就天天让孩子背三字经百家姓吧,
那玩意对小孩来说有什么意义?
就算死记硬背下来,孩子能理解吗?
为了这事,我和 大L 还争论过好几次。
这货是研究科举制的,他媳妇是研究考古的。
两口子都是博士。
可能是自己已经脱离了那个学术圈子,总觉得自己身上有点格格不入。
上次视频看到他们俩,一股子酸腐气。
教孩子也是这样,非要让孩子从小养成他们的喜好。
我说,你俩真是够混的。
L两口子说,你就是想说我俩读书读傻了呗。
我说,少美化自己了,这锅读书不背。
这还真不是读书的锅,真要论读书,哪怕论做学术,
我见过不少比他们厉害不知多少倍的。
别的不说,我的业师,一位女先生,人家两口子一辈子也都在读书做学问。
可身上呢,除了儒雅还是儒雅。
咱们普通人,很多时候总喜欢把个人原因导致的现象,给推究到普遍意义上。
比如私立幼儿园出了几个人渣,就会认为教师现在怎么这么坏。
但实际上呢,绝大多数教师都是一门心思为祖国培育花朵的,
咱要是自己没体验过那份辛苦,真的是没资格去评断的。
好比你天天苦兮兮的996甚至007,
老板天天在家玩游戏煲剧看电影,
然后跟你说知足吧,能做到996是福报。
你愿意吗?肯定不愿意。
可不愿意是一回事,要不要继续做,又是另外一回事。
不但得做,还得面带笑容说“我愿意我很愿意我贼他喵愿意996”。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嘛,何况现在屋檐都要求你主动低头。
PDD员工猝死这事,就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要么熬不下去主动离职,要么就硬撑着直到撑不动的那天。
哪个选择对呢?没法说。
因为咱得有几条路可以同时选,才能谈到选择这个话题。
我要是折腾了一年,ABC里只能买得起最便宜的A区房,
那还谈个什么选择,能去哪儿去哪儿呗。
可能就这么一年,这么一件事,就会影响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