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刷朋友圈,看到一位妈妈发的一段视频,视频里一个小男孩哭得稀里哗啦,旁边是一个练习写数字的作业本。这个哭的很伤心的小男孩正是女儿的同班同学。很明显,由于不会写或是写得不好,被家长教训了。看了以后,我陷入了思考,孩子才五岁不到,需要这么倒逼式的学习吗?
我身边也有很多人,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忙得不亦乐乎。我并不是反对给孩子上这些培训班,因为我自己也报了,只是觉得不是上得越多越好,而应该是有选择性的,这种选择应该遵循自然规律,在报班的同时也要考虑能学到的技能或是能力应该是收益终身的。
对于识字、认数、加减法这些,我认为应该是自然习得的过程。到了一定的年龄,上了小学以后,在学校教育中就能完成的。先认识的孩子并不会比后认识的孩子强多少。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先学习加减法、认字的孩子上小学以后,觉得都是自己学过的,不把老师上的课当回事,然后就“吃老本”,一、二年级确实还不错,到了三年级以后就越学越吃力,最后从最开始的优等生变成了班里的差生。
何必过早填鸭式的教孩子呢?反而一些不经意的场景,比如超市广告牌、零食袋、动画片上的字甚至垃圾箱上的文字都是不错的学习场景,只要让孩子多留心一下,她们的记忆力是非常惊人的。所以,学习应该融入到特定场景中去,而不是一个字一个字的死记。就像我们学习母语,也是一个自然习得的过程。小婴儿先是学会倾听,然后一岁左右才会开口说,再发展到读和写一样,这是一个自然的规律。有些孩子连说话都还没有说清楚,家长就让他拿着笔去写,不是颠覆了自然规律吗?就像学习英语,没有特定的语言环境,听都没有怎么听,听的量都还不够,就让孩子上英语培训班开口说,这怎么可能呢?(也许有例外)但我相信没有足够的量的积累,是达不到质变的。
在教育孩子的路上,我也在不断回忆和总结自己以前上学的经历,不断的学习,探索。我对我女儿的要求就是,不希望她以后能考多高的分数,只要用心尽力就好;不希望她以后能飞得多高多远,只要能把生命的路拓宽,好走就好;不希望她学习只是为了一纸分数,更要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得到心智的成长就好。
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正确的打开方式。
孩子,你慢慢来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