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现在几乎各个地方的一中等比较好的高中,都会有一定的名额让分数不够满意的孩子花钱去买个名额,但很多家长对此却嗤之以鼻,或者是望洋兴叹:买来的一(高)中有用吗?我可不想拿那一大笔去打水漂。
对此真的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我却要用真实的数据告诉你,只要家里不是太穷,只要你付得起这笔钱,你一定要给孩子买一个未来,也就是买一个一(高)中的名额给失意的孩子去读书。
图片
25年前左右,我老家的一个亲戚,他的孩子就差一中三分。当时我们那里的价钱是5万块,我亲戚二话不说就买了个一中,让他的大儿子读。
三年后他的孩子挺争气的,就考进了厦门的华侨大学。那时候是本二,可是两年后华侨大学就华丽丽地转身变成了本一的学校,毕业后,大儿子很顺利地进入了一家外资企业,年薪10万元打底,现在已经是30万+了。
试想,要是没有他父母三年前的那5万元投资,肯定不可能有这样的机会,就相当于亲戚花钱给孩子“买”了一个光明的前途。
两年后亲戚的儿子又中考了,还是差个几分,所以这次他的父母更是毫不犹豫地又一次花钱买了个一中。
小儿子比哥哥稍微差了一点,但后来毕业后也年薪20万+,最多时候年薪也超过30万。这样的收入,在一般人眼里,也算是高收入的人群了吧。
所以亲戚家的孩子,这些年来始终是左邻右舍津津乐道的对象,但我想,要不是他们的父母舍得花那么一大笔钱,哪来孩子的今天?怎么改变农村孩子的命运呢?
所以作为父母要出钱的时候,真的要舍得一点,因为你舍得花出去的钱,也许就可以得到孩子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图片
有的家长就说了,我就是没有钱啊,要是有钱我肯定也会买呀,那么接下来我就讲一个家里虽然没有钱,但父母,不,其实是母亲咬牙坚持要买的例子。
2002年,一个孩子也是我的学生,我很看好这孩子,因为他勤劳、踏实,一看就是一中的好苗子。他的父亲也再三声明,他们家穷,不可能拿出那么多钱来买一中,如果考不上一中,就去打工,叫他孩子死了这份心。
可惜阴差阳错,三年后他因为考试发挥失常,没能考上一中。为此他的母亲一直很犹豫,一直问我要不要去买。
在20年前的农村,12,000元真的不是一笔小钱,尤其是对这一家完全靠种田的家庭来说,因为那几乎是一家人所有的收入。
再土一点,用他爸的话来说:“整整12000元啊,那么厚一叠的钞票,那是我种烟一年的所有的收入甚至还不止呢。我不可能让自己白白干这一年,什么都没捞着,只让他去读了个一中。”
为此,孩子的母亲一直哭,毕竟她是农村妇女,没有主见更没有钱,但她又舍不得这样放弃儿子的前途。
那是一个月亮特别皎洁的夜晚,母亲第N次找到我问:“老师,你说真的值得买吗?我这孩子。1.2万块钱真的不是一笔小钱。”
看着愁眉苦脸的母亲,我马上拿来凳子安抚着她,先坐下慢慢说。
于是我就讲了前面我亲戚家的两个真实的例子,我亲戚家的两个孩子后来之所以能成为“别人家的孩子”、有出息,就是因为当初他们的父母舍得出钱,所以他们的孩子后来特别感谢他的父母当年的舍得与付出。
这些话给了这母亲莫大的勇气与底气,临走前她大声对我说:“老师,我就听你的了,买,这12000元我一定会花的。我回家就和他爸商量,无论如何,孩子要上一中,我种烟一年还不清,那我就种两年好了,不然孩子以后会怪我一辈子的。”
后来虽然孩子的父亲不太乐意,但因为母亲的执着,孩子还是上了一中,花了1.2万元。
有心人天不负,三年后,这孩子考了一所不错的大学,更让人开心的是,孩子毕业后在泉州找到工作,和当地一位女孩结婚。他结婚没花多少彩礼,女方直接陪嫁一套房子。
就这样,大学毕业不到两年的孩子,工作有了,妻子有了,房子也有了,人生几乎就圆满了,比别人至少少奋斗了十多年。
图片
也许,这就是天下几乎所有父母的追求吧。孩子有好份工作,有个好妻子,还有一套好房子,这辈子的几件大事,不就齐活了吗?
所以,我觉得只要家里不是实在太穷,咬咬牙还是应该让孩子花一笔钱去买一中,哪怕是高中去读书,因为对绝大多数孩子,尤其农村的孩子来说,读书虽然不是唯一的出路,但绝对是最好的出路。
如今你很难通过读大学来改变固有的阶层,但绝对可以让你过上比较好的生活,这也就是我想说的最根本的原因。
如果你不给失意的给孩子花钱买读一(高)中的名额,貌似你赚了一笔钱,但也许失去的就是孩子的前途,甚至是美好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