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儿参加大大小小的演讲比赛有几次了,虽说也没取得过多么优异的成绩,但孩子能在台上落落大方地讲完,我也挺满意了。这次不一样的是:孩子在台上忘词儿了。说完第一句话,就顿了一会儿,好在很快就接上了;又说了几句,这次完全卡壳了。我当时脑子一片空白,估计孩子也是。可能只有短短的几秒钟吧,给我的感觉是那么漫长。之后的他的演讲就一鼓作气,顺利完成了。我远远地一直瞄着选手席里的孩子,从他局促、尴尬的表情中我能感受到他的难过。我抑制住了过去找他的冲动,心猿意马地把剩下的演讲听完。
颁奖仪式开始了,意料之中,他没有获得名次。整个颁奖过程中,所有的选手都站在台上。我看到孩子穿着与他气质不符的西服,整个人很紧,为娘的心里五味陈杂。面对失败,我当然希望大儿能表现出举重若轻、幽默风趣并自嘲的态度;或者知耻而后勇,自此奋发图强的励志举动。但我很清楚:目前我的孩子不是这样的,这天晚上,我能做的就是和孩子一起、陪孩子“难过”,其他就免谈了。
颁奖一结束,孩子走下台。我拉着他的手往外走的过程中,他的眼圈就已经红了。我本想让小宝跟爸爸的车回家、我单独带大儿的,无奈小宝硬要跟我们,于是一起上了我的车往家里开。一路上,大儿一直断断续续地抽泣,我除了和小宝有一搭无一搭地说几句,其他什么也没说,车里气氛很压抑。
我们到家之后,老公也到了。我让小宝先进屋去找爸爸,我陪大儿在车里待一会儿。外面天已经黑了,我和大儿坐在黑乎乎的车里,大儿开始捶足顿胸、嚎啕大哭。面对大儿这种情况,我以前的时候会很心烦,嫌恶他怎么就不能好好控制自己的情绪;到后来大儿再有这种情况的时候,我都能静静地陪着他,任由他“宣泄”自己的情绪。 我甚至默默地告诉自己:孩子的“宣泄”就好比是“排毒”,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让“毒素”从他身体里排走吧。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每次都能很快地、心满意足地平静下来。
这天晚上,我还是很平静地坐在孩子身边。孩子哭的时候,我什么也没说。除了搂搂孩子的肩膀之外,剩下的就静静地坐着,听由孩子哭。告诉自己去体会当时的情境下,孩子心里的痛苦和难过。孩子大哭之后稍稍平静一点的时候,我握着孩子的手,我能感觉到他身体有点软下来。一阵沉默过后,我说到:“妈妈能理解你现在难过的心情。妈妈想让你知道两点:一是你在台上卡壳儿之后能顺利地把后面的演讲讲完,妈妈真的很为你骄傲!另外,妈妈想让你知道的是,不管发生什么事情,爸爸妈妈都爱你,都支持你,都和你站在一边。”孩子又开始大哭,开始嘟嘟囔囔说演讲的事情,大致是自己努力了这么久之类的。听到这话之后,我脑里响起一个微小的声音:“你还可以更努力的”。不过,这个声音只是小小的,我没有说出来。我静静地听孩子嘟囔,跟孩子说:“妈妈知道,妈妈陪着你。”外面黑乎乎的,我当时的想法就是:“孩子以后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令他难过的事情,我现在很珍惜能有机会和他在一起经历这种痛苦。希望他今后难过的时候,即便我们不在他身边,他也能体会到来自父母的支持。” 我也跟孩子说了我的这个想法。期间小宝开门,嗲嗲地要我陪他睡觉,我跟小宝说对不起,妈妈要陪哥哥,小宝乖乖地走了。
看他平静了一点,我试探地问他:“咱们进屋不?” 没想到他立马答应了(我心里松了一下)。进屋后他没有按我的建议上楼洗个澡,他说自己饿了(晚饭没吃),想吃点东西。(我心里又松了一些)。饭桌上摆着老公做的他最爱吃的乌冬面,上面还有一个荷包蛋。我当时看到面条的时候,感觉那碗面上写着大大的一个“爱”字。
吃完饭洗完澡,已经很晚了,孩子说他要看会儿小说。我知道那是他放松的一种方式,我同意了。其实我当时也想读会儿小说,换换脑子,于是我俩各自读自己的小说。大概半个多小时吧,我困得不行了,我让孩子去睡觉。和往常一样,他睡觉的时候,需要我在他身边待着,等他睡着了,我再回自己卧室。
孩子躺下之后,又跟我提演讲的事情。我身心疲惫,心里小小的声音响起:“又来了”。不过只是小小的声音而已。我又跟孩子重申了在车里跟他说的两点:一是他在台上卡壳之后,能继续完成演讲,真的很了不起了;孩子赌气说他以后再也不参加演讲比赛了,我抑制住了自己教育他不能放弃之类的说教,跟他说这事儿以后再说。我着重强调了第二点:“不管发生了什么不好的事情,可能是什么比赛失败,什么考试失败,什么运动队没进去,或者什么大学没考上,或者你做了多么不好的事情,惹了多大的麻烦,爸爸妈妈都支持你,和你站在一边,都爱你。不为别的,就因为你是我们的儿子”。我能感觉到这句话对孩子很有触动。这是我的真心话,只不过平时没有机会说出来。另外,我发现孩子言语之间有指责自己的倾向,于是我又说到:“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情,你还是你,你还是我们最爱的孩子,你还是朋友眼中的你,你有你爱吃的食物,爱玩儿的运动,爱看的书,你还是原来那个你。不好的事情发生了,仅仅是事情而已,并不能定义你是谁。我们可以一起去面对、去解决这些事情。妈妈希望你也能好好爱你自己。具体来说,就是不要攻击你自己,说自己不好之类的话。”
之后我和孩子分享了我以前在对待他们的事情上,屡屡会在做得不好,伤害了他们之后自责,埋怨自己不够好;反而更没有能量去做好妈妈该做的事情,应对来自他们的挑战。孩子很受触动,嗯嗯地表示赞同。我能感觉到孩子放松了很多。于是我说到:“好好爱自己,现在身体累了,就好好地休息放松自己,先照顾好自己”。一小会儿的时间,孩子就睡着了。
第二天一早,孩子吃饭的时候感觉还是有点不高兴,不过我们都没说什么。他边吃饭边看小说,我只是提醒他别迟到了,他挺配合的。他上厕所的时候,小宝和我之间的对话:
小宝:“妈妈,哥哥昨天为什么难过啊?”
我:“你说呢?你当时不是在现场吗?”
小宝:“我不知道。是因为没得奖吗?”
我:“不是,他在台上忘词了了,很尴尬。如果是你,你会难过吗?”
小宝:“我不会,I’ll try next time(我下次再试就是了)。”
我噗嗤一声就笑了:“我很高兴听到你这么说。”
小宝:“It’s just a mistake. Learn from it, then you’ll do better next time.仅仅是犯了个错儿嘛,从错误中学习,下次会做得更好。” 这明显是小宝从昨晚选手们的演讲内容中学到的。
大儿从卫生间出来上楼洗漱的时候,小宝儿躲在门后吓唬他,大儿在地上爬着做出怪兽的样子追小宝,打闹追逐起来;我一看这架势,意识到演讲这事儿,暂时翻篇儿了。
这次通过和孩子一起“咀嚼”失败的经历,我真心希望能够坚定孩子:“无论发生什么,父母都支持他”的信念;以及错误和失败只是需要去应对的事情而已,并不能改变他是谁;还有无论什么情况下,都希望他能好好爱自己、照顾自己。这些都是我心底里的话,通过这次“失败”的经历,让我有机会对孩子说出来。我也很清楚,这次的事情不会是最后一次,以后一定还会有许多其他的“痛苦”经历,然而这不正是我们“陪伴”孩子的意义所在吗?希望在陪伴他们一次次失败的过程中,他们的羽翼渐渐丰满,直到可以离开我们去独自面对各种大大小小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