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了史铁生《我与地坛》文集的两篇文章。史铁生是我特别喜欢的作家,最近决定再重新找回阅读的习惯和感觉,首先就想到了买他的书回来。 最初知道和喜欢他是高中的时候,考试试卷里总是有他的《我与地坛》的节选,读下来觉得文字特别的深邃,总是有一种直击内心的感觉,虽然那时还年轻,不懂得很多人生的意义,也感受不到更多人生的沉重,但是总之是没来由的喜欢。
但是后来却没有去看他的书,想说也许是那时学习很忙没那么多的时间。不过我知道,后来我在大学看了很多书,没敢去看他的书,却是因为一种内心的恐惧和不舍。恐惧的是,他的文字太沉重,我看书很容易带入自己进去,害怕自己投入进去心绪难以平静,就像我至今不敢去看余华的《活着》;不舍是因为,这样喜爱的一位作家,也不舍得看到他不幸的故事和病情,让自己时刻担心这样一位优秀和真实的作家会逝去。不管怎样,那时看了他一千多字的节选就很喜欢,但是却没去真正拜读他的作品。
如今,四十又二,进入不惑之年,却真正开始迷茫和困惑,决心重新在阅读和文学中找回自己,第一时间就决定去看他的书,第一时间就决定去看《我与地坛》,那个二十年前看过节选就特别喜欢,却未看过全文,去一了心中的夙愿,也重新靠近年少轻狂的自己。
也许是与别的作家不同,或者因为是《我与地坛》的散文集,原本就是他描绘自己内心的文字,总之,当真正拿起文集,品味他的文字,就仿佛是一个人把他的人生和心绪在你的耳边轻轻的呢喃,总感觉他就在你身边,那么的坦诚,那么的平静,却又那么的牵挂。
文字真正的魅力或许不是多么优美,多美炫耀,或许只是平静而淡然的由他的内心而直击你的心灵,这就是史铁生吧。至少这是我看了他几篇散文给我的感受,就像我年轻时期望和害怕的那样。
人在死亡面前人都会恐慌吧,在他的文字里我知道面对死亡他也曾是那样的恐慌和无助,在二十一岁正是年少轻狂的年纪,却突然的病倒,死神就在面前。不过在他的文字里,我更能感受到比起死亡,或许他更恐慌的是,因瘫痪而失去人生的自由,因病痛而失去人生的意义。也许对于一个有思想和追求的人而言,远比死亡更可怕的是面对人生的无力。好在靠着阅读,靠着友谊,或者靠着爱情,他坚持过来了,终于接纳了自己,也用拿起笔用文字实现了自己生命的延续,也让我们今天有幸去感受一位真实而伟大作家的内心。
读着他人生的故事,我也在想什么是人生的幸运与不幸呢?病痛的不幸差一点击倒他的人生,带走他的生命;走出病痛的阴霾却又让他幸运的成就了自己文学的梦想、人生的价值。或者我们总是习惯祈求幸运,只是我们内心对于人生的怯懦吧,其实我们知道幸运与不幸,其实我们都没得选,只是有的穿越了不幸,有的人却在不幸中被击倒。
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不知道为什么,看了几篇《我与地坛》的文章,我却觉得自己这些日子因为某些事情带来的惆怅和不安,只是强说愁而已。我已不在年少,却仿佛还没摆脱少年在心灵上的稚嫩,锤炼出成熟男人内心的强大和勇敢。
人生太多的顺遂,一点波折就仿佛坠入深渊;经历过人生真正的生死与磨难,只要有一丝光亮就仿佛抓住了明天。所以幸与不幸,我们都无从选择,也没必要矫情的仿佛自己的生命没有厚度只是没有经历不幸。也许对于我们这些人生大多还是幸运的人来说,能在书本中、文字里感知那些经历了生死、穿越了不幸的伟大作家给我们描述的故事、倾诉的心绪,成为我们人生的养分、成为我们生命厚度的支撑、成为我们珍惜自己美好生活的能量,这就是我们最大的幸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