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颜欢笑,不如不笑

行政部小张拿着辛苦了好几天才弄出来的文案找老板汇报。

老板提了一大堆意见,基本上就是要他推倒重写。

原定的周末出游要泡汤了,小张绷着脸回到了办公室,坐下时的动静有点大。

对面的小高嬉皮笑脸地问:

“咋又挨批了?今天可是世界微笑日哦,别生气啦,给爷笑一个。”

小张可没心情开玩笑,一个空塑料瓶就扔了过去:

“笑你个头!我保证不哭行不?”


今天是世界微笑日。

这个设立于1948年的节日,希望通过微笑促进人类身心健康,同时在人与人之间传递愉悦与友善,增进社会和谐。


中国汉字博大精深,光是一个“笑”,就能分出好几十种来:

大笑、微笑、傻笑、阴笑、讥笑、窃笑、痴笑、冷笑、苦笑,等等。

我不喜欢把问题想得太复杂。在我眼里,笑只有两种:

真笑和假笑。

真笑,就是发自内心的笑,不由自主的笑,潜意识层面的笑。

真笑,是人类喜悦心情和善良内心的外在表现。

假笑,就是刻意伪装的笑,言不由衷的笑,意识层面的笑。

假笑,就是皮笑肉不笑,可能是一种表演,也可能是一种职业。


美国密歇根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只有发自内心的笑才能改善人的情绪。

强颜欢笑不但不能使人获得真正的愉悦心情,反而会使人的情绪变得更糟。

有一种微笑型抑郁,其实是双相障碍的表现。

微笑的背后,掩盖了他们深深的抑郁、悲伤和孤独。

由于症状较为隐匿,不易被人发现,发作起来后果更严重。


正常的心理活动要遵循内在协调性原则。

认知、情绪、意志、行为的协调一致,是人类精神活动的整体性表现。

表现为内心体验与环境的一致,该笑的场合就笑,该哭的场合就哭,讨老婆喜气洋洋,丧亲人痛哭流涕。

如果不是因为演戏、职业等需要,该哭时不哭,该笑时不笑,就是有违常态,需要引起重视了。


情绪,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

情绪是心灵的使者,是送信人,每一封信都来自于我们的内心。

如果能够接受、理解、应对好心灵的来信,送信人就会离开。

如果不肯直面送信人,他就会一次次地不请自来,甚至破门而入。

“两国相争,不斩来使。”

情绪来时,还是接纳他吧。


每个人都有情绪。

我们喜欢的,称为积极情绪;不喜欢的,称为消极情绪。

心理学者洛萨达提出过一个命题,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最佳比例大致是17:6。

大致可以理解为三比一。

消极情绪过高,可能会有抑郁倾向。

积极情绪过高,可能会有轻躁狂倾向。


对于过高的消极情绪,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一是不要回避。

要接纳、正视他的存在。

告诉自己,情绪来了,我看到了。

二是避免失控。

过强的情绪会刺激大脑更加亢奋,以致失控。

接纳情绪,并不代表要放任情绪。

要学会一些平复情绪的方法,比如转移注意、深呼吸、冥想、运动,等等。

三是分析原因。

情绪受认知驱动,我们要把情绪背后的想法找出来。

负面情绪来时,不妨自问一句:

刚才怎么了?我在想什么?

四是理性思考。

再深入思考一下:

我这么想对不对?有没有别的解释?


该哭就哭,该笑就笑。

让我们活出自己应有的模样。

表情可以伪装,内心的感受却真真切切。

如果你只喜欢笑,请学会调整认知,由衷地笑。

强颜欢笑,不如不笑。

让我们发自内心地用微笑释放善意,与世界和睦相处。


作者:罗伟华 微信&手机:13907016327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级社会工作师/公共管理硕士

谢谢关注!欢迎转发。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