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在当今中国,如同天气之于英国人,以一个区区“话题”丰富、活跃了国人的“侃”文化。甚至还有拯救。有位大神编著的“谈恋爱”技巧完全攻略,就指南了准情侣间无话可“谈”时“房价”一词的“拯救”功能。
普通老百姓谈到房价,除了“请”别人计算一下自己的现住房已超“几万贯”,或者后悔当年“牙关咬得不紧”而错过多占几套房的机会,也常常试着猜测房价的走向,但只能猜猜而已,不会也不可能“谈”出结论,偶尔统一了意见也不去费脑瓜记着。
“专家”则不然,特别是戴了“经济学家”头衔。他们从“庙堂”出来流连于各类高端论坛和电视栏目,对自己的专业素养自信满满,即使常常语出间离奇雷人,但必观点鲜明。
比如前些时网上晒出拥有麻省理工学院硕士博士学位、曾担任摩根斯坦利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的谢国忠先生,在无数场合“秀”出的关于房价走势的“名言”:
2004年:房地产泡沫“将在数月内破裂”;
2005年:上海房地产可能步曼谷后尘;
2006年:现在真正买房子居住的需求不是很大;
2007年:明后年中国内地楼市或进入谷底;
2009年:中国房地产泡沫将在2012年破裂;
2012年:中国楼市五年内价格至少跌一半;
2013年:中国房地产泡沫将在数月内破裂;
2014年:家里有房的赶紧卖掉……
然而不幸的是,谢老师也免疫不了“专家”容易犯下的通病,——一番唾沫横飞后便将一众钉到板上的“观点”挤出脑子。但吃瓜群众却往往记忆犹新,这次便是不自觉地将谢老师今年又一次的电视脱口秀,与以往的“斩钉截铁”回溯比较,崭新出炉一枚“笑柄”:
“那个你不调控就自然是要涨的,所以政府调控是暂时的,所以每次调控,你应该去买,买了之后的话不就涨了吗?所以它调控的话变成一个信号,这个买入的一个机会是吧,所以这个就像家长跟你说你不许吃糖,后来发现原来赶紧吃糖。”
堪称“打脸”模范!若真听人劝,还是转行去做“打脸”专业老师倒显得更“专业”一些。如果立志做大做强这个专业还可以先壮大“老师”队伍,顺便尽量“猎头”那些“经济学家”层次的“打脸”新秀,还群众一个清静的“吃瓜”环境。
比如三年前“不建议年轻人拿父母积蓄买房”,而在房价翻了一番后,如今支招用父母及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六个钱包”付首付买房的樊纲老师;再比如发明了中国股市的钻石底地球顶蓝筹底白金底幼儿底婴儿底1.0婴儿底2.0婴儿底3.0,还诚恳地劝人们“买好股、做好人”的李大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