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萧萧兮易水寒
什么是风萧萧兮易水寒?燕太子丹与宾客在易水边白衣素冠送别刺客荆轲,荆轲的朋友高渐离亦击筑相送,送者全都悲哀不已。于人,悲的是荆轲无论成败都注定身亡秦宫; 于国,悲的是燕国竟然要靠一场刺杀转圜,事成未必复兴乃祖荣光,事败必定社稷不保。众人看景致也惨切,只说此景,实际含着人与国两层未尽之意,这就是风萧萧兮易水寒。
穷途末路的阴影,笼罩在易水每个人头上。
荆轲的穷途末路,不用说了,他本不愿为刺客,被燕太子丹以美人手爱马肝将军头架在火上烤,只得当了刺客,踏上必然的死路。刺客也做得不成功——主人不信任他,怀疑他拖延时间不敢去。此时在易水的荆轲虽然还在呼吸,但现实和精神上全算是已经死了。
为他奏乐送别的高渐离,此时已经暗藏死志。荆轲刺秦,孤身赴险,哪怕胜了也注定要死在秦宫侍卫围攻下,他决定为好友报仇。荆轲刺秦事后,他用高妙的击筑艺术接近秦王,后来用手里的筑击打秦王头部,事败身死。荆轲注定的死亡就是他注定的死亡,这一对好友被友谊共同环抱,也甘愿被死亡的羽翼共同环抱。然而他那赢得天下之主青眼的击筑术,也和他自己的性命一起,被高渐离舍弃了。
燕太子丹,他是这场送别的主宰者,也是易水未来的主宰者。燕国社稷之重,都系在他身上。真正论政治地位,早年嬴政还有不如他的地方——嬴政是庶子的庶子,他的父亲是吕不韦的奇货,他就更是货物。而太子丹是一国储贰,燕国虽然不强,他可以调动一国资源,受人甘心情愿的辅佐。嬴政横扫天下,而太子丹沦落到靠刺杀谋国的地步。两人的才能实在差得天差地远。就连收服刺客荆轲时,太子丹的作为也实在难以恭维。其轻信、狭隘、多疑种种,太史公频频点明。荆轲失败之后,燕国被秦国攻破,燕太子丹兢兢业业的一切都告烟消云散。易水边白衣素冠的宾客们,作为太子丹的附庸,也随他一起败亡。
易水送行,末路穷途,不仅是提前宣告了在场诸人的死。
荆轲的知遇,高渐离的音乐,燕太子丹主从的国运,这些他们最珍爱的事物也即将消散。
身死固然可哀,道消更加可哀。人人都怀着这样的悲哀,人人无法明言。荆轲不能对燕太子丹控诉自己不受信任,高渐离不能对荆轲述说为他报仇的死志,燕太子丹更不能显露对国家的忧虑。易水之会,维系至重,大家反而没法说出什么,只好借大河浇胸中块垒,说一声风萧萧兮易水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