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 直面驕傲的三個禮物
在亞洲社會中,談論死亡被視為晦氣,是不吉利的話。因此許多人避而不談。但有仔細思考過,我們一出生就邁向死亡。我們對於上一秒死去的自己,足夠問心無愧嗎?
- 我們為什麼怕死?
心理學家津巴多把時間分成三個部分:
- 過去
- 未來
- 超未來
過去的過去了,未來是指現在到死亡,超未來是指死亡之後的事情。
要說科學解決未來的事情,那宗教與哲學就是解決超未來的事情。
我們對死亡的恐懼來自三個:
- 害怕死得很痛苦。
- 害怕死後的未知。
- 害怕死後很多遺憾沒辦法彌補。
恐懼的事情不是發生了才恐懼,是可能發生而還沒發生才會令人恐懼。
還沒吃到的東西,最好吃。
越怕,越糟糕。
死亡就像房間裡的大象,大家都看的到,但極少數人願意談到他。
歐文亞隆在《直視驕陽》中提到:「死亡就像刺眼的陽光,直視驕陽不免帶來痛楚,但躲避並不能讓他自動消失;相反,即使不看他,他也時時刻刻壟罩著你,甚至明暗地驅使著你的行為,選擇。」
你越抗拒的東西,你反而越關注。
- 三個禮物:
想明白退場機制,就踏實了。
思考死亡,就是思考退場機制。一旦思考過後,反而就更安心了。戴上安全帽不是更好的撞車,而是更安心的駕駛。思考死亡的第一個禮物:安寧。活在當下,珍惜身邊的人。
這句話大家應該聽爛了,那什麼才叫真正的活在當下?李開復曾在《向死而生》提到死亡給他的七個學分:
1 .健康無價。
2 .一切事物都有他的理由。
3 .珍惜緣分,學習感恩和愛。
4 .經得住誘惑。
5 .學習如何生活,活在當下。
6 .人人平等,尊重每一個人如何走到今天。
7 .我們的人生到底是為了什麼?
日本的茶道中有一個概念,一期一會。一期是人的一生,一會是僅有見面一次的機會。也就是說,把每一次見面當作最後一次見面去珍惜。第二個禮物:珍惜。創造人生
死都不怕了,還怕活嗎?直面驕陽,天天向上。
02 - 生命的尊嚴:選擇尊嚴和安寧的離去
- 過度醫療和尊嚴死
在實習醫生格蕾中常常看到一些關於死亡的故事。推薦對生死學有興趣的朋友一定要去追完。
臥病在床的老人已經不能說話,身上插滿許多管子。身邊是一個一個疲倦的親人,每個人都能理解病人的痛苦,但大家也都閃過一個念頭,或許早點離開是一件好事。但沒人敢說出來,還有許多人因為有此念頭而感到自責。
老人終於緩緩的逝去,大家的反應比較有可能的是鬆了一口氣。因為都解脫了。看你痛苦的人的痛苦不亞於你個人的痛苦。
看似醫療劇中的劇情,但在現實生活中卻時時刻刻都在上演。
該怎麼選擇?有好好思考過嗎?還是繼續的避而不談?
尊嚴死和生前預囑
為什麼會發生這種尷尬的情況?因為病人後期往往意識昏迷,醫院會把決策權丟給家屬,此時醫生會服從家屬的決策。由於家屬的決策權大於病患,而家屬中只要還有一人反對放棄,就很少有人能頂著壓力把機器撤除。最後的最後,死亡變成了一場毫無尊嚴的博弈。
為了應對這種情況,最好的處理方式是:生前預囑。其中又以"五個願望為最通俗的生前預囑版本"
1 .我要或不要xx醫療服務。
2 .我希望使用或不使用生命支持治療。
3 .我希望別人怎樣對待我。
4 .我想讓我的家人和朋友知道xxxxxx。
5 .我希望誰幫助我。
(台灣目前還缺少這種網站,預計自己做一個(?))
选择与尊严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上網體驗填填看,有些選擇自己也沒想過,填著填著才想到,如果給自己家人抉擇,那還真叫殘忍呢。安寧療護
安寧療護是針對預計壽命小於六個月的患者,採取團隊規模的制度,積極減少患者的身體不是,安撫其情緒,改善患者與家人的生活品質的醫療項目。了解自己病情的權利
自己生病自己最清楚,隱瞞往往只能隱瞞一時。反而到時候知道了,還喪失了一份信任。最糟糕的是—你剝奪了對方選擇的權利。如果他知道自己只剩下三個月,他會不會想換一種方式生活?
如果你於心不忍,你可以選擇使用問的方式讓病人知道。
「你最近感受如何呢?」
「不太好。」
「怎麼樣的不好呢?」
「我感覺到.......」
「確實,醫療手段沒能完全控制住病情。.......」
「你覺得我還剩多少時間.........?」
一點詢問中讓患者知道實情,讓患者平靜地接受事實,這是我們能做的最後一點溫柔。
03 - 超越死亡:用愛和創意度過一生。
生死學之所以叫做生死學,是因為當我們領悟了生死的意義,才能學會好好地面對生命。
三種超越死亡的方式:
- 繁衍後代
- 融入群體
- 創造人生
繁衍後代
我們把孩子當作生命的延續,寄託了自己未完成的心願。當然,當父母過度使用這種方式,"只要你過得好,我怎樣都行"的想法時。孩子和父母的關係就開始趨於病態了—過度付出的背後是過度期待,但孩子不僅是你生命的延續,也是他自己生命的主人。他先完成你的寄託,而他又把生命寄託給下一代,這已經不是愛了,而是周而復始的詛咒了。融入群體
成為集體的一部分,個體的死亡也就不那麼可怕了。創造人生
存在主義哲學創始人「海德格爾」:
向死而生,是一種對上一秒的自己負責的表現。
向死而生,並不是死掉的那一刻,你才去回憶,才去回想。
而是你對上一秒死去的你自己,問心無愧。
我想這就是對創造人生很好的解釋了。
生活要熱烈,當一個人創造了獨一無二的作品時,他會覺得真正活過,因為他在這個世界上留下了他真的痕跡,他的訊息。
理查·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一書中,創造了Meme一詞來對應基因(Gene),形容文化,觀念的傳承。人類到了這個階段,肉體的進化早已停滯,但我們心智的進化一直再發生,所以透過文化基因的傳承來看,我們也能不朽。
最後,最好超越死亡的方式,就是把此生活成天堂
加碼:我也寫下了我跟世界道別之前要做的事情,不訪你也寫下來吧,不一定要分享給我,自己收著也很好,但也歡迎你分享。
在我跟這個世界告別之前,我想做以下幾件事情:
- 讀10000本書,我是一個非常喜歡接收知識的人,新的知識讓我感到興奮,原來還有這種東西的好奇心。每當發現還有這種觀點,就會忍不住進入深究。
- 跟自己來一場辯論,我常常在一些想,如果我自己本身有兩個截然不同的我的觀點,那會是如何,害怕自己陷入認為自己是對的陷阱之中,所以我喜歡常常思考,如果我支持相反或不同意見的時候,會有什麼樣的思考呢?
- 與相識過的人道謝,與相熟的人擁抱。如果有來生,願我們再次從0相識。上輩子談笑有鴻儒,下輩子往來無白丁。
最好在這個世界上留下一點信息,那種不滅的永恆。
更多內容請訂閱「得到」專欄 - 「超級個體」
這是古典陪伴大家的第24周。
成長,長成自己的樣子。
yasuoyuhao 2017/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