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作用
连通性、资源共享
1.2 互联网结构发展的三个阶段
单个ARPANET网络向互连网络
1983是互联网诞生的时间
三级结构的互联网
主干网、地区网、校园网(企业网)
多层次的ISP结构的互联网
1.3 互联网的组成
边缘部分:主机
核心部分:路由器
--转发分组
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的区别
电路交换需要先建立连接,建立连接之后,起始点发送数据就像在一个直连管道里通信一样;报文交换,不需要先建立连接,整个报文先发送到相邻的节点再逐步发送到目的地址;分组交换,不需要先建立连接,分组数据小于整个报文,每个分组发送到相邻节点再逐步转发到目的地址。如果要传送连续的大量的数据,电路交换的效率较高,但是整个网路的效率较低,时延较大。由于单个分组的数据小于整个报文,因此时延小一些,整个网络的利用率较高。
1.4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速率
带宽
吞吐量
时延:发送时延(数据大小相关、车辆在排队进入告诉功能类比)+传播时延(信道长度)+处理时延(路由器分析分组)+排队时延(路由器的队列)
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带宽
RTT:往返时间
利用率:
1.5 计算机网络的分层
应用层:在体系的最高层,任务是通过应用程序之间的交互来完成特定的互联网应用。比如微信、QQ等
运输层:负责两台主机间的进程间的通信,提供通用的数据传输服务。TCP、UDP协议
网络层: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另一个作用是选择合适的路由,使源主机传递下来的数据通过网络中的路由器找到目标主机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怎样才能在链接各种计算机的传输媒介上传输比特流,而不是值具体的传输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