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那年第一次用微信,第一次知道订阅号这个东西,从同学帮助关注第一个公众号到现在,微信里关注了差不多480个微信公众号(包括订阅号和服务号)。2017年的第二天,忙里偷闲给自己算了一笔时间账:480个公众号,按照每个公众号每周两篇的频率更新,每篇文章的平均阅读时间5分钟,我在一个月之内将每篇文章都读一遍所用的时间为:480(个)*2(篇)*4(周)*5(分钟)/24(小时)=13.3天。也就是我一个月不吃不喝不睡,需要拿出至少13天的时间,把自己关注的所有微信公众号发的文章读一遍。再加上吃喝睡的时间,几乎一个月的时间只能用来看这些文章,挤挤可能还有点娱乐的时间。
上学的时候每次到了要期末考试的时候,忽然觉得时间过得好快,却不知道之前的时间都用在哪了;工作了,每次到了项目的deadline,才忽然发现时间都不见了。因为我们关注的太多了,没有重心。我们给了自己太多信息的入口,以致于让我们少了很多思考的时间。接受了百家之言,却很少自成体系的去输出。李叫兽25岁成为百度副总裁,是因为他能够自成体系的把输入的知识加工输出反哺更多的人。
他专注文案和营销,每天的阅读和信息的纳入也是这个行业内的,不会去关注其它无关的信息。以一种做学术的态度来做这件事,每周一篇的更新,坚持不懈,内容绝对的聚焦,不关注也不追任何的热点,只做和文案、营销的事情。他的专注,让他成为了从被百度拒绝,到现在的百度副总裁。
随便翻翻,我们关注的公众号,里面有多少公众号内容是重复的?有多少是和自己从事的事情不相关的?有多少只是发些毫无营养的鸡汤文,然后把本来对我们有用的公众号所更新的信息覆盖掉的?有多少公众号的未读信息超过30条?
每次打开订阅号,看到一个个红点,写着28条,35条......我知道我已经至少有1-2个月的时间没有打开过他们了。自己也做过公众号运营,每次看到阅读量和后台关注者之间的比例,会有很大的失落感。所以,一方面为了提高小编的阅读转化率,一方面为了让自己的信息渠道更聚焦,今天从家来公司的地铁上,我取消了100多个微信公众号,里面有很多现在比较知名流行的。
朋友圈和公众号是我们现在获取信息的最便捷的渠道。在公众号里有牛人将自己对于时事热点的观点整理成文发表出来,在朋友圈里有朋友会分享一些或有深度或八卦的文章。在这两个领域,对于信息的获取,不需要我们主动搜索发现,也会进入涌入我们的视野。因此很容易造成信息泛滥,涌入很多和我们自身需求无关的信息。有时候刷朋友圈更像在刷新闻客户端。
朋友给我讲过一句话:当你专注去做某件事情时,你身边能够用来呈现的所有地方都应该和你做的事情有关。不管2016怎么样,在已经到来的2017年,学着让自己获取的渠道窄一些,更聚焦一些。2017年我专注互联网那个的运营和营销,在我今天默默取关100多个公众号的同时,也默默将一些和运营相关的公众号置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