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这名字有多美!Like Sunday,Like Rain,翻译者倒实诚,直接译作,《如晴天,似雨天》!
文艺影片爱好者们,看到这名字,估计已经被吸引了。再翻翻豆瓣,竟给出了8.2分的高分。还有啥可犹豫的呢?赶紧看吧!
于是,在陪伴妈妈的病房里,一边陪着她安详地休息,一边看完了这部影片。通常,我不会看一遍就着急写点什么。可这次不同,感觉非立刻写不可。
因为,音乐;因为,故事;因为,演员;因为,导演;因为,画面。我都给满分,无一失望。
我具体说说吧,权当给同样爱电影的你,卖力安利一下。
这是一部讲述相遇和告别的电影,故事发生在一位23岁的平凡女孩儿(Eleanor),和一位12岁的富家天才少年(Reggie)之间。E和R都生活在纽约,但情况如在北京,一个回龙观,一个百子湾。他们的空间是经过折叠的。导演用平行镜头,分别记录两个人一天生活的开始,女孩儿跟男友分手,从窗子把男友心爱的吉他摔出去;男孩则用西语跟保姆进行交流,保姆为他穿上天空蓝的起居袍,然后去享用精致的纯素早餐。
随后女孩儿去餐厅上班,男友纠缠,害自己被解雇。随即无处容身,投奔准闺蜜。闺蜜为她介绍了保姆中介,她不得不为了生存去面试。因为她看大过自己的小妹妹,还算有经验。男孩儿母亲因为要到北京看望丈夫,需要给男孩儿找个接送他上学放学的保姆。就这样,如我们所猜,E和R的平行生活,从此开始有了交点。E被R的母亲顺利录用了。
很快,我们就通过影片了解到,男孩儿原来是个神童。他与比他大很多的同学同班上课,还玩儿似的碾压老师的问题。什么微积分,文学,音乐,美术,他样样见地不凡毫。毫无疑问,他就是传说中,把第二名拉下太远,所以孤独地处于智力向下看的孩子。在他眼里,不仅艺术死了,简直满目疮痍,哪有值得费心的事物?好在有阅读,他的才学已经可以用渊博来形容。这样一个孩子,怎么合群儿,怎么在同龄人里找到玩伴呢。
E和R的初次见面,就是在她通过了R的母亲面试的当天下午,被安排去学校接R回家。她按着地址到学校的礼堂,R正在跟乐队同学排练一首曲子。一首叫做《Like Sunday,Like Rain》的曲子。大提琴协奏曲在画面外缓慢而悠扬地响起,E就坐在空无一人的舞台下面。我惊讶于怎会有如此优美动听的乐曲,旋律里的忧伤,凄美而深远。
我后来知道,这是英国歌手ED Hardcourt的作品,Hardcourt擅长以钢琴为底色,挥洒弦乐的音律。常叫人思绪婉转,遐思无限。如绵绵秋雨中红枫欲滴,又如阳光洒满湖面,令人目眩。他创作的意境如晴似雨,他谱写的旋律如倾如诉。所以,这首曲子感人至极,让人神迷。观众会融化在一片温润的色彩里,被乐曲邀请到Eleanor的身边,同她一起专注地欣赏R的演奏。
同时,E也被R的演奏,深深感动。她接了他回家,开始了几个星期的相处。过程中,并没有巨大的戏剧冲突,甚至情节推进缓慢得让观众想要放弃。我从两人真正开始对话时,才开始爱上这个角色的。他们去中餐馆吃焖面,去美术馆看莫迪里阿尼的画作,去E的家乡看望病危的E的父亲……总算彼此开始有了真正的了解,原来E也是位极有天分的管乐演奏员。只因生活的拮据,不得不放弃了就读朱莉娅音乐学院的机会,也放弃了成为演奏家的梦想。
男孩儿在家里,偶尔自己坐到没有水的泳池中央去拉琴。空旷的泳池令音效奇佳,乐曲再次盘旋于画面,E再次被打动。天哪,这是怎样的心灵在诉说,这是怎样的孤独在寻觅?
很明显,两个人在精神层面是高度相通的。看到最后,观众已经忘记了为这种感情命名,什么年龄差距、阶层差距、贫富差距,在如此纯美的情感面前,完全可以统统剔除且不值一提。因为,在彼此出现在自己的生命里之前,他们都在寻找自我,而彼此的出现,竟然让自己发现了自我。是友谊也好,是爱情也罢,为何一定要把情感归个类呢?
告别来临时,画面饱含着两个人的深情。背景是一扇光明的窗,两个人的剪影在大逆光里,一边一个,左边是男孩,离窗两步;右边是女孩,剪影挨着窗。因为我们知道,男孩还小,离那光明还有一丁点儿的距离。可是,当R声音颤抖地说出自己心中的话,我就知道,他们之间没有距离了。E向前一步蹲下来,张开双臂,R向前跑来抱住了E。两个人一起冲到光明里,紧紧相拥。不用说一句话,已然相通。“我们只是认识了几个星期,却像已经认识了一辈子!”
我自己觉得,影片最难得的是,女主Lighton Meester能用耀眼把握普通;男主Julian Shatkin能用年少来演绎深沉;导演Frank Whaley(巨蟹男)能用平凡来表达高尚;作曲ED Harcourt能用简单来呈现复杂……
我愿意看完影片最后所有演职人员地名单,我愿意认真读过每一位的名字,以献上我深深的敬意!
无戒365极限挑战日更营 第3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