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幸会场就在酒店隔壁。坐定时恰逢很多老师正和颤颤巍巍的老人一起合照留影——这就是贾志敏老师!
有一种精神叫“贾志敏”
“我二十年前听过他的课,好像老了很多,有九十多了吧?”
“没有,我查了去年写着70多岁。”
“这么会那么老?”
“年龄那么大为什么还来上课?”
……
话题自然聚焦到了这位特别的老人身上!
一阵热烈的掌声响起,这位老人一手被主持人搀扶着,一手拄着拐杖缓缓上台。瞬间,一种莫名的敬意让我不由地由衷鼓起掌来。
“大家可能会猜疑,我这么大年纪了为什么还来上课。十九岁走向讲台,是为了生存,走到现在,是因为我离不开课堂!我得了癌症,先后动了11次手术,半个月前被诊断出转移了,转移到了骨髓里,现在走路特别痛!所以,我会拄着拐杖上台。”
缓缓道来,仿佛诉说别人的故事。
接着,7分钟的历程回顾,道尽了贾老师一生坎坷,一生追求……也向我们诠释了什么叫真爱——相遇时的庆幸,相伴时的相扶相携,相守时的坦诚相见,相别时的深情依恋。
的确,每一个人都在热烈追求自己播下的梦想:有时轰轰烈烈,有时寂然无声。有时意气风发,有时痛苦绝望。但是,只要带上真心,踏过草地,趟过溪流,跨过山冈,结局已经是次要的,收获一路风光就好!
一个迟暮的老人,死神就将叩响他的生命之门。有的人木然等待,有的人会惶恐不安,然而,贾老师却选择了——一片冰心在玉壶。
泰戈尔说: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而我已经飞过!当迟暮的晚风拂过秋水,不必伤感,因为,生命曾经走过的热情,已经镶上了永恒的边框!
这一刻,我心中不由蹦出一句话:有一种精神叫‘贾志敏’!
有一种聆听叫“贾志敏”
走上讲台,不知觉间拐杖搁在讲台边。一开口,声如洪钟,不看光听,谁曾想到这是个病入膏肓的老人。
佐藤学老师提到师生间建立“互相聆听”的对话关系。担心贾老师的课堂,那么大的年龄,会跟得上学生的思维吗?三年一鸿沟,代沟也恰恰是我们自己将来怕延迟退休拄着拐杖上班最大的心病!
然而,一堂课,贾老师跟孩子们渐入佳境,聊着,听着,一路推敲着——
为了理解“推”字,上台叫小朋友推自己一下,感受推的感受!——真正诠释了用身体聆听!
“学会朗读,像说话一样读,不要拿枪捏调!”每一个段落,读了一次又一次!——真正地诠释了耐心聆听!
“唐朝有个贾岛,早年家境贫寒出家当了和尚。”简单的一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聆听到了语言的表达的错误,一路推敲!——真正诠释了聆听学生!
课堂就在对话中结束了,没有现代课堂的浮躁,没有热热闹闹的回答,但是,我们看到了思考的课堂,安心的课堂!——诠释了课堂的“本真”!
看着贾老师,不禁想起已故的沈老师,虽然生命之桥走到了尽头,但是,这种教育的情怀,理念会被钉在每个教育者心上,一如叶圣陶、陶行知……
短短一个小时,带给我们一生的思考。耳畔突然想起姚贝娜的歌声——
随它吧 随它吧
反正冰天雪地我也不怕
留一点点的距离 让我跟世界分离
曾经困扰我的恐惧 消失在我回忆
夜里冰冷的空气 我终于能呼吸
我留下自己的过去 抹掉眼泪的痕迹
随它吧 随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