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从心理学角度,谈一点我读《曾国藩传》的心得体会。
我翻到第2章为什么要做圣人?曾国藩当时通过了科举考试,高中进士,来到京城,被授予翰林院检讨一职,开始了京官生涯。
但我们看……
曾国藩到了北京之后,发现自己跟别人有巨大的差距,于是就陷入了深深的自卑。我们今天就来谈谈这个“自卑”的心理。
自卑是一种自我价值感低的心理,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如果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低,他的能量值就很低。这种心理特征在孩子的青春期表现特别明显,因为青春期是一个人自我意识发展的时期,一旦发现自己身上有某种缺陷,或者跟别人有巨大的差距,孩子就容易陷入自卑当中。但是很多家长觉得:青春期的孩子有什么,还是个孩子,能有什么问题,就是叛逆,就是不听话,缺乏管教!这就导致了亲子冲突。
那么孩子的自卑是怎么形成的呢?
一方面是来自本身的差异:比如形象的差异能力的差异条件的差异,比如曾国藩就是到了京城之后,发现自己跟别人一比,觉得自己是一个湖南土包子,一口难懂的湘乡土话,长的土头土脑,穿的土里土气。于是他就产生了自卑感。我们还是在发现自己穿的不如别人,长得不如别人好看的时候也容易有自卑心理。
另一方面是来自于孩子身边重要他人的影响,包括孩子的父母,老师,同学以及身边重要的人。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镜像自我”,就是周围人对我的评价,影响着我对自己的认知。如果一个孩子周围的人总是批评他、怀疑他、否定他,那么孩子就很容易觉得自己很差劲,于是产生自卑心理。
那么怎么样帮助孩子,摆脱自卑心理,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呢,关键就是我们家长。要多给孩子客观又正面的评价,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这样孩子才更有能量应对面临的挑战。
家长朋友们,你们理解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