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把《我弥留之际》与“约克纳帕塔法世系”放在一起来说呢?
因为这本书,和这个文学域都是由威廉福克纳创作。
“约克纳帕塔法世系”是他的一系列作品的背景,而这本《我弥留之际》是几本当中,非常有特点的一个,让我们看到了福克纳像一位科学家一样去做文学实验的成功路径。
《我弥留之际》讲的是一个由自私的老爷安斯·本德伦,带着几个各怀心事的儿女,去为刚离世的老夫人艾迪·本德伦送葬的故事。
因为这位老爷自私又懒惰,什么事都想办法寻求帮助,而不愿意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获得成果,所以他从一开始评价就不好,而老夫人,恨他恨了一辈子,她提出,自己死后必须葬在自己的娘家——当然是以落叶归根为由。
这就出现了两个地点,一个是主人公们的家约克郡,一个是娘家所在地杰弗生。
奄奄一息的老夫人还在床上望着只做棺材的儿子,一家人就各自打起主义:要到杰弗生去,那可不能只干一件事!
小儿子想要一辆玩具火车,女儿必须找个好医生帮她把腹中胎儿打掉,大儿子……
安迪的死,就像一艘小船,载着家人的梦想出发了。
为了不舔掉故事上面蒙着的那层美味迷幻的糯米皮,我只说结果:
安斯老头在处理掉亡妻的尸体后,买了一台唱机,装了一副假牙,还讨了一位新老婆。
这是一个寓言故事,无论从形式还是故事内容本身,都透出浓浓的讽刺意味。而且很多人会认为福克纳具有强烈的怀疑精神。
对此,福克纳本人的解释是:
“我太爱我的国家了,所以想纠正它的错误。而在我力所能及范围之内,在我的执业范围之内,唯一能做的事就是羞辱美国,批评美国,设法显示它的邪恶与善良之间的差别,它卑劣的时刻与诚实、正直、自豪的时刻之间的差别。”
所以他的目的并不是怀疑和批判,而是揭露。
他也不悲观,而是再通过自己的手段在不断地突破。
在《我弥留之际》中,人和人之间没有那么多温情的表达,大家各自为了生存做着某种努力,但是对心灵的关照都很隐秘。这是一个带着一点原始色彩的故事,人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展示出一些优秀品质,然后在岁月的打磨之下逐渐变得自私、卑劣。我们不能说孩子们献出了自己的一部分来满足父亲的需要的这种牺牲精神,在未来一定会消失,但是父亲安斯的一生恐怕很难与这种美好逐渐消失,卑劣慢慢占据心灵的发展路径拆开关系。也就是说,好的会变成坏的,好人会变成坏人。所以,这个故事是寓言,寓言着世界环境的恶劣,会让人性发生变化,出泥而染。
那么聊到这里,也就不得不说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
“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对整个文学发展的影响很大,它植身于完全独立于现实世界的地方,有自成一格的历史和文化,发展脉络也因此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很大差别。
但并不是说,这是一个完全的世外桃源,在这个环境中的人能够了解外界发生着什么,能够在一定程度内去感受和进行评价,所以说,这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环境体系。
大家都知道的《百年孤独》中有一个马孔多,整个故事中,无论战争推进到什么地方,同名的孩子们去了哪里,都会最终回到这个马孔多,或者与马孔多保持关系。这个马孔多,就是借鉴了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
但“约克纳帕塔法世系”明显要比马孔多更加复杂多变,在福克纳的多个作品中,他分别在这个体系之内表达了自私、暴力、死亡、恐惧等大量黑暗要素,而每一个故事都将其中一个演绎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