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读书节,没赶得上发。今天算是补个漏吧。
世界读书日,原名是世界图书和版权日。也是几位文学大师的纪念日。在这一天,人们互赠书籍作为礼物,慢慢的演变成了读书日。就像中国的七夕节,慢慢成了中国的情人节一样。
我看一篇报道,关于各国读书的统计。以色列人读书是传统;德国人读书跟喝啤酒一样频繁;法国遍地开花的图书馆;日本推广青少年手机读书。相比之下,咱们中国人读书的数量非常之少,远远落后。
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读书的兴趣,需要提倡。要让人们知道读书的重要性,我愿意为此做出自己的贡献,我愿意奔走呼吁,所以,写此文章。
读书可以治病。当年鲁迅弃医从文,就是为了写出更多的书,治疗人们的愚昧,治疗人们的精神疾病。
读书可以救命。前几年看新闻,有人拿着手机玩,太投入了,失足掉进河里,淹死了。我想,如果这个人上学时,读书时,有这个认真的劲头,估计也不会死。为什么呢?文化高了,当了头了,随时都有秘书,保镖在旁边提醒,保护,就不会掉到河里。这么看来,读书还真的能救命。不管你看到这里,认为是歪理邪说也好,强词夺理也好,猛然一听,还有点道理,那就行了。
在炮火纷飞的年代,在偌大的中国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的年代,西南联大多少师生,背着沉重的书籍,爬山涉水,冒着生命危险,仍然在保护书籍,在想方设法的读书。
现在好多人在手机上看书。个人感觉,读书,还是纸质版的,我喜欢那种翻书的快感。在夏日的午后,听着蝉鸣,泡一杯茶,坐在大树遮盖的亭子里,看一页书,喝一口茶,高兴处,抽支烟,为作者的悲而悲,为作者的喜而喜。
估计百度的中外阅读量统计,他没通知我。不然,可以拉升咱们国人的阅读指数。我是爱读书的。一直以来,从小开始。受父亲的影响。
前几天注册了一个微信公众号,每天写点东西。一是想着,没准坚持坚持还真的能成为作家,二是,功利心在作怪。我写了一篇关于家乡的文章,突然,同村有人给我发私信,说是不认识我。我看了头像,估计年龄是父辈。就给他报上父亲的名字。他说,哦,怪不得你写的不错,记得你父亲就喜欢看书。看来,我这爱看书,属于祖传。
小时候,有一次生病在家,没去上学。父亲问我,喜欢干什么,吃什么?我提出来,想看小人书。那个时候,除了基本的温饱,根本买不起。父亲就去了我一个朋友家,他的家人是教师,相对,经济条件要好很多。那次,父亲抱回来一箱子的小人书,足足100本。我向家人瞒着病情,坚持把书看完,才说自己病好了。那是小时候,看书看的最爽的一次。
初中时期,我有一本《作文周刊》,星期天去了别的村,我姨家,就带上了。有两个刚认识的朋友也想看,我就借给他们两天。没想到,两个人为了谁先看,竟然起了争执,还得我从中间协调。回想起来,应该是1990年左右的事,在全民精神生活匮乏的年代,到处都有充满阅读的渴望。
后来,参加工作,还是一如既往的买不起书。记得刚到北京打工的第一年,每个月我给自己规定,十块钱的零花钱。我可以拿着一次性买几本旧书,都舍不得买了别的。买书,还得买厚点的,不然,不禁看。几天要是看完了,又没钱买书了。
后来,朋友介绍,老是去潘家园买旧书。一两块钱,两三块钱一本,而且,卖书的人多,挑选的范围比较大。记得,为了找一本《天安门诗抄》,我连续跑了好几天。每次去买书,买十几本,装一大包。看完了,再去买。
最近由于工作的便利,我又开辟了一条渠道,可以不用花钱,还能看书的渠道。我们小区附近有几个收废品的人。偶尔一次看见他们装废品的车上有旧书,还是我喜欢的系列,就跟他们聊天。原来他们经常卖废品的那里,总是每隔一段日子,就有回收回来的旧书。我让他们看见用小三轮给我拉回来,留下我想看的,其余的,他们还能卖废品。留下的书,我看完了,再给他们,也不耽误他们以此挣钱。有时候,他们也会三本,五本的把书送过来。我看着那么多的书,眼花缭乱,就像古代的皇帝选个合适的妃子一样,挑着来,选着看。为此,我高兴了好长时间,就为了能有不花钱的书,让我看。有时候,他们拿过来的书,包装都没开。真不明白,当初既然不看,为啥还买回去的那些人。
我一直有个想法,上次跟妻子聊天。等我退休了以后,我就每天骑个小三轮车,回收旧书去。别的废品不要,只要书。我还要在家里,专门开辟一个书室,我要为后代留下一屋子的书,一屋子有用的书。不知道以后能不能实现。
我有时候,也看手机,但我更爱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多了,气质好了,别二八吊子,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到真正需要知识的时候,才后悔,书到用时方恨少。
所以,放下您的手机,静下心来,看本书吧,不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