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乃身之宝
恋爱中的情侣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女生发给男生信息,男生没有及时回复,女生就认为男生不爱自己。这样的女生有很多,她们不允许男生不重视自己,因为在她们看来,信息不及时回复就是不在乎自己,不在乎就是不爱。
上述情形可能有些极端,但是现实中就有这样的女生。还有一些不极端,对方不及时回复,导致心理不舒服的,大有人在,这说明我们习惯用自己的理解来解释他人的行为。
殊不知,这样的解释容易出现问题,即基本归因错误。因为我们个体在归因时经常低估情境因素的作用。
就像上述男生没有及时回复信息,可能是手头在忙工作,亦或是手机调成静音没听到,再或是手机没电,等等外在的情境原因,但女生不愿意去考虑外在的情境因素,她只认为是男生故意为之。
可见,有时我们觉得对方不爱自己,可能是我们的归因有问题。
1.
归因理论的先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哈罗德·凯利给我们描述了在试图解释行为时,我们是怎样利用“一致性”、“区别性”和“共同反应”三种信息的。
一致性:指个体在这种情境下出现类似行为的一致性如何?
区别性:指个体的这种行为是否具体对应于该特定情境?
共同反应:指其他人在这种情境中出现类似行为的可能性如何?
当我们解释上述那个男生不及时回信息时,大多数人参考的信息包括:一致性(那个男生经常不及时回复消息吗?),区别性(那个男生仅仅是不及时回复女友的信息,还是其他人也不及时回复?),共同反应(别人也是不是像他那种情境下也不及时回复信息?)。
当我们了解到那个男生无论在什么情境下,都不会及时回复他人信息时,我们往往把原因归结于男生本身,而不是所处情境的问题。这就是我们的常识性归因。
2.
亲密关系中,我们的基本归因错误,导致了矛盾和冲突。
也就是说,你认为对方不爱你,或不在乎你,很可能是你归因出了问题。那么,为什么我们会犯归因错误呢?
首先,视角和情境意识不同。
因为所处的视角和情境意识不同,我们的解释就会不同。如果我们自己狂怒,通常会说是因为当时的情境让我们生气了。但当我们看到别人暴怒时,我们会觉得他这个人似乎脾气不大好。就像我们总是觉得对方无法理解和懂自己,感觉不到对方的关心和温暖,觉得对方根本不是真正爱自己。那很可能是我们没从他们的视角和情境角度出发,去真正理解他们。因此,亲密关系中的爱和理解一定是相互的。我们不能只从自己关注的地方去寻找原因,那样只能导致片面理解,无法做到真正理解对方的行为,进而出现错误的归因。
其次,文化差异带来的归因错误。
一个持有西方式世界观的人,更可能认为是人本身而不是环境导致了事件的发生。在这种文化下,用内部原因解释人的行为更加受社会赞许。另外,我们的政治立场也会影响我们的归因。比如,对贫穷的归因,我们可以归结为“他们太懒,没有上进心,没有追求”,亦可以归结为“那些穷人的生活环境太差,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还经常被歧视,怎么会富裕呢?”。可见,一个是从个人特质角度来归因的,一个是从情境角度来归因的,而当我们对贫穷给予境遇的解释时,我们可以更多角度去理解他人的行为,避免出现错误归因。
3.
为了保证自己的归因正确,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时常反思自己的思维方式。
经常自我反省,看看自己是不是存在思维偏见。就像和男/女朋友相处过程中,总是觉得对方不爱自己。这种不信任就是存在思维偏见,这种思维方式可能和自己的家庭环境有关。一个在缺爱的家庭中长大的人,会时刻渴望爱,这种渴望会让其产生思维偏见。
第二,相互信任是亲密关系长久的关键。
信任,是相互的,没有信任的亲密关系不会长久。我们的归因错误也有不信任的原因,当我们能充分信任对方,在出现问题时,我们会全方面去考虑,不会主观地去“猜测”,更多地是愿意从对方的角度和情境去思考。当然,亲密关系中的信任,也和从小生活的环境有关,在一个有爱和安全感的家庭中长大,他们更愿意去信任他人。
第三,多多沟通是亲密关系保鲜的技巧。
沟通,需要明确说出自己的要求,而不让对方去猜,尽量避免“他应该知道”、“这个他应该懂”等话语。在遇到问题时,第一步就是沟通,没有沟通,无法得知对方的内心所想。其次才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像文章开头的那个女生,如果男生没有及时回复信息,第一步应该是先沟通,询问具体情况后,然后再做其他。而不应该是先下结论“他不爱自己”,然后再和对方沟通。
亲密关系中,爱和理解是不容易的,我们不要轻易下结论“对方不爱自己”,而是看看自己是不是存在归因错误问题。毕竟,爱情也好,婚姻也罢,它是两个人的事儿。
本文完
感谢您的阅读
欢迎关注和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