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或内观,是我在 2012 年印度旅行时第一次接触到的向内探索方式。那时总觉得自己还没准备好,于是错过了体验。多年后偶尔回想,心里总有些遗憾。
今年又突然起了念头,想找时间安排一次印度或缅甸的内观之旅。但真正要出发,还是需要从长计议。
结果机缘巧合——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南京长芦崇福寺一日禅修体验。
第一次住在寺院,六人间上下铺,干净利落。有人深夜抵达,有人凌晨打呼。但寺院的氛围自然让人安静下来,倒也没给我带来太大的困扰。
第二天清晨五点,我第一次在寺院上早课。
大雄宝殿内灯火通明,殿外是明亮的月光;空气微凉,远处的长江传来轮船经过的声音。
木鱼声、钟鼓声、师父们抑扬顿挫的颂经声交织在一起。在淡淡的香烛味中,我感受到自己的心猿意马,念头不断升起又落下。跟着师兄们合掌、叩拜、绕佛,是一种很独特的体验。
我最喜欢的,是早课与饭前的集体唱诵。就算听不懂,也会不由自主跟着哼。
那一刻突然想起很多年前,在印度恒河边,和来自世界各地的背包客一起唱着“holy krishna”的场景——那种由内而外的共振感,原来如此相似。
早粥:粥有十利,饶益行人。果报无边,究竟常乐。
午饭:三德六味,供佛及僧,法界有情,普同供养。若饭食时,当愿众生,禅悦为食,法喜充满。
这些看似古老的句子,在集体唱诵的节奏里,竟觉得莫名感动和欢喜。
在禅堂里打坐,是我第二喜欢的体验。
早上和下午,我各打坐了一小时。除了腿脚会酸麻外,两次都几乎要睡过去。对我来说,打坐就是大脑断电的过程。当你学会丢掉脑子,身体就会拿回主控权,和你进行诚实地对话。当心安静下来,疲惫感就会袭来。
因此,在返回上海的途中,我一路睡,到家再继续睡……根本睡不醒!
交流环节里,一位师父说起他的故事——
他曾是中央美院研究生,经常在寺院画壁画,画着画着就觉得自己适合这里,于是出家了。
他是寺院里“最不善言谈的师父”,但他说的几句话却让我印象深刻:
我每天都在学习,很多事情我也没悟透。
我不做未来的规划,就过好当下的每一天。
说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做了什么。
寺院一点都不复杂,是外面的人想多了。
最后大家交流心得,有人说学会了放下,有人第一次体验远离手机的轻松,有人感受到止语的魅力。
我给自己的关键词是:给大脑做断舍离。
在寺院的一天,我最能感受到的,是师父和师兄们做事时的笃定与柔和:
不争、不急、不求回报,只因为这件事本身值得被认真对待。
今天读贝克汉姆被封爵的新闻时,发现和他说的一段话特别契合:
"All the things that I do, I do out of love," he said. "I don't do it because I'm forced to do it, I don't do it because I have to do it, I do it because it's important."
原来,带着爱去做事,本身就是一种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