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629】《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M]/(日)奥野宣之著,张晶晶译/江西人民出版社
Q:如何坚持学习?如何实现输入和输出的双向提高?
做了一辈子教师,现在突然发现根本不会读书学习,听起来非常可笑,而事实的确如此。
事情源于年初的一个计划:因为学术计划一直没有进展,年初的时候听了一个讲座,如何阅读文献并做笔记,其中有个大师就说到一天看3篇文献,一个月下来,就能看将近100篇文献,就能熟悉本领域的研究现状,而且特别具体地讲了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听了以后热血沸腾,那位大师讲的阅读学术文献的方法正是我所欠缺的技能。说干就干,制定了一天看一篇文献,并简写一篇读书笔记的学习计划。时间是2021年1月3日。而最后结果是从2021年1月4日至今起只写了9篇读书笔记,而时间已过去了6个月,180天。
工作繁忙是事实,而缺乏规划、没有方法、追求完美主义是致命的原因。今天读到《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后,重新审视自己的学习过程,确实发现了方法上的问题。
一、学习历程回顾
我家也算是书香之家,两个大书柜,满满的都是书,这几年也持续不断地买和借了几本,但没有几本是完完整整看完的。2018年北京进修到现在,看书、培训学习也记了好几本笔记,但要我马上找出来哪本记的什么内容,即找不出来,记过之后也确实没有再看过。这学期从图书馆借了4本书,学期结束时只看了半本,写了3篇读书笔记,再没有什么战果了。
没有输入就没有输出,因为没有系统地学习,一个学期下来还是原地踏步似的忙碌,个人没有任何进步,只是重复昨天的故事。
二、如何读:不要追求完美主义
完美主义者做事最容易失败。
正式放假以后,我就把手机放在桌子上,不必担心漏过工作信息而随时关注微信信息,按照计划开始看书,真静下来来读了3本,心里一丝窃喜。
第一本是仰慕已久的费孝通的《乡土中国》,薄薄的一半书,只有7万字,14篇文章。刚开始看时以为很简单,没想到读到第三篇的时候发现卡壳,涉及社会学领域的专业内容,当时犹豫了一下,想查阅一下相关资料。这是我之前的阅读习惯,看什么东西一定要看明白看懂,有时不明白的地方就查阅,有时就原地不动了。当然大部分情况是原地不动,所以进展很慢,大部分的书都读不完。这次我想先读完再说,要不然这么一小薄本书不知啥时候才看完。硬着头皮竟然不到一天时间全部看完了。用这种方法竟然4天看了4本书.,回过头来看,其实并不是每本书都需要全部啃懂。比如《乡土中国》经典的地方是“质性研究的典范之作”。外行是通过内容了解质性研究方法,而不是去扣书中的内容。
这次的阅读经历给了我信心,让我知道学习过程中把握进展是最重要的,学习过程中完美主义是最害人的,学习就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一直走下去比要求每一步都走的漂亮更重要。
三、如何从输入走向输出:读书笔记
学习不是要变成知识的复读机,学习的目的是促进知识的内化和自我知识体系的构建,因此我在阅读这本《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时边看边实践,还真不错。
读书应“以思想输出为前提”。
(一)第一遍:通读
通读的意思就是不要停下来,不要做笔记,一直读,在读的过程中把认为有价值和有意义的折角。这样做的好处是既能把握进度,又能在了解全书重要内容的基础上重新审视书中标记内容的价值。
(二)第二遍:重读,做读书笔记
重读不是从头到尾再来一遍,而是把通读时折角的地方再看一遍,有价值和有意义的地方开始做读书笔记了。这也是我今天读这本书里介绍的精髓:
1 读书笔记本的信息一元化:不设分册
我对这个建议比较认可,就是把读书笔记、读书计划、信息搜集都记在同一个本子上,不设分册。为什么我比较推崇这个建议呢?因为我这2年的学习做了5~6本笔记,当时感觉分类挺好,现在看来特别乱,自己都找不到想看的内容,而且有些自我分类本来就有问题。实践证明:越简单的方法越容易坚持。
一切以“能坚持下去”为先。
信息一元化的五个要点:
①可以书写任何内容
不仅是读书过程,包括读报过程中觉得不错的主题、感兴趣的研究者、作家的名字、好书的名字、印象深刻的话语,都可以写在里面。
②按时间顺序记录
笔记按时间顺序记录,不分区,不分类,只要写上就好。不仅是内容不分类,连写法和空间也不需要区分。这样可以保持比较放松的心态。
③日期记录
如2021年6月29日读的内容就记成210609,这个数字即起到编码作用,避免混乱,也是读书的日期,一举两得。
④灵活运用速记或略记
为了提高记录效率,采用自己看得懂的字母或短语
⑤可以粘贴
日常搜集到的任何有用的信息、传单、报纸、复印资料等都可以裁剪粘贴。
2 如何写读书笔记
①“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
用不同的符号把摘抄和评论分开。如上面是摘抄,段落前用○,注意不要省略,要保持原汁原味,后面表上书的页码;下面是感想、思考、补充说明、评论,段落前用☆。
如果摘抄的内容太多,要提炼关键句;如果无法提炼,就写小标题。
每行之间空一行,每段之间空2行。便于日后进行插入文字或更正、补充。
②简报式读书笔记
看过的书、杂志、信息卡片、新书书签、复印的资料等都可以粘贴在笔记本上,陪伴读书的其它纪念品,如火车票也可以贴在笔记本里,
③写清书籍信息
写读书笔记之前,需要记录:日期、书名、作者,期刊就写来源。
例如:
【210629】《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M]/(日)奥野宣之著,张晶晶译/江西人民出版社
○把读书相关信息记入同一个笔记
①选书 ②购书 ③读书 ④记录 ⑤活用 首先,请把这五个步骤大致理解为五个框架。(P24-26)
☆越简单的方法越实用,马上实践。
④在笔记本外面做好标记
可以用马克笔、也可以用书腰或书签或电影票(内含电影观后感)在笔记本封皮做好标记
⑤笔记本内制作索引标签
如果一个本子用完了,就在后面的扉页添加一个目录,不需要标页码,阅读日期即可;每篇内容里贴上标签。
⑥检索数字化
如果笔记本超过10本,就需要在电脑上做六项电子索引。信息依次为“笔记本编号”“阅读日期”“笔记类型”“书名”“作者”“出版社”六项。
例如:
【13】090913/读书笔记/《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M]/(日)奥野宣之著,张晶晶译/江西人民出版社
四、如何利用读书笔记
要想利用好读书笔记,最好的办法是重读。我觉得“信息一元化”就非常适合及时重读。方法是“养成重读的习惯”。固定个时间,一周一次或一周三次,睡觉前或其他时间。
我认为,可以把笔记本随身携带,便于随身做记录,也便于随时重读。在这种条件下,每周一次固定一个重读时间。就不会出现将笔记束之高阁的情况。
如果不重读,笔记几乎没什么用处。
五、笔记形式:电子笔记或纸质笔记
经验表明,电子笔记是很难去重读的。我们回想一下,开会时拍的照片、手机里保存的PPT、课程录屏、电脑截图,手机里存的那么多电子资料有几个人去复习过?何况,打开手机,微信、通知、信息推送等消息很快就会转移我们的注意力。所以越是工作忙,电子笔记越难重读。
但以工作人现在的情况看,爬格子又不现实,太慢。所以,纸质笔记是优先选择,如果不行,折中的办法是将电子笔记进行打印。
六、读书如炒菜
如果把读书过程比喻成做菜,搜集购书清单就是购买食材,写读书笔记就是洗菜切菜,通过读书笔记进行思想输出就是开火炒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