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的上一份工作,是某家科技公司的COO。
一日,市场部的小姑娘跑来问我:
“总管大人(他们习惯这么叫我),下班你有空吗?”
我正在专心搭积木,头也不抬地反问道:
“你有啥事儿?”
“你先说你有空吗?”
“你快点说事儿。”我有点不耐烦了。
“呃,那个,晚上市场部的同事一起聚会唱K,想喊你一起……”
“我没空。”
“啊,那不好意思,打扰了。”
小姑娘忙不迭地出了办公室。
随着一声轻轻的关门声,我不禁有些许内疚,是否回绝得有点太直接了。然而之后不久,我就醒悟过来,这只是我的价值观在潜意识里操控着我的行为。
我从不浪费他人的时间,也憎恨他人浪费我的时间。
如果她在进来之时就表明她想干什么,也许我会找个好点的理由来搪塞她,例如今晚我已被范爷包下之类的,以显得我并没有那么难以相处。(此时李晨还未出现)
2
据说,中国是个礼仪之邦。
据说,中国人很喜欢客套。
据说,直截了当会显得很没礼貌。
所以我们经常会在提出要求前,加一句:
“在吗?”
“周五有空吗?”
……
你必须先确定我有空,才提出你的要求,这样可真礼貌,但有时候礼貌也不全是好事儿,这会显得你的动机不太单纯。
1、在吗?
在我回复你的那一刻,肯定是在的,且此刻有时间回微信,说明并没有十万火急的事情在手。于是,这就能开始提要求了。
2、周五有空吗?
有空——提要求。
没空——有什么安排?——在家看蜡笔小新——提要求。
没空——有什么安排?——去韩国整容——那周六有空吗?——你家整容一天能整好吗?——嗯嗯,那下周几有空?……无言以对。
3
好吧,又得跟大家啰嗦一个价值观和一个方法论了。
价值观就是:时间就是生命,浪费自己时间等于自杀,浪费他人时间等于部分谋杀。
方法论就是:学会目的明确地进行表达。
有空吗?这是一句废话,因为人永远处于“没空”状态,又永远处于“有空”状态。
1、貌似有空的没空状态。
为什么?你不是正闲着吗?
是,我正闲着,闲着就代表有空吗?休息很重要好不好?可能比其他忙着的事还重要呢。
2、貌似没空的有空状态。
为什么?你不是说你没空吗?
是啊,但你说可以跟马云同桌吃饭,那我当然有空了。
每个人选择做什么,都是按他脑中的优先级进行排列的,这个世上根本不存在“有空没空”的概念,仅仅是“选择”如何切换的问题。
每个人的时间都极其有限,这个认识看似简单,但我敢笃定不会有很多人真正意识到这一点。我很庆幸在我还算年轻的时候,就将其融入了我的价值观中。
这很重要,因为它能让你在拒绝别人的时候变得理直气壮而非心存愧疚。
4
你以为自己很聪明,可以不着痕迹地撩起对方不忍拒绝的小心思,可以逼出对方被迫答应的窘态。
是的,你可能真的会得逞,然而“面子”是个消耗品,它很可能将在本次之后正式耗尽。攒一个“会下不来台”的朋友不容易,孰轻孰重?自己掂量。
至于那些客套,“谋杀他人部分生命”的属性就更强了。
别问我最近工作忙不忙,除了睡觉,我一直处于工作之中;也别问我家里人好不好,我从你的眼耳口鼻都看得出你其实并没有那么关心。最恨的是两样都问,简直是职业杀手,给我个痛快吧,你TM到底想跟我说啥?
明确表达你的需求,至少有如下两大好处:
1、节省我们最宝贵的东西——时间。
时间的宝贵性不再赘述,不要问“难道它比生命还重要吗”之类的幼稚问题,它本就是生命啊。看着900个格子一格一格地消失,你离被“扶上墙”依然很远,还有心情在这里闲扯淡吗?不要谋杀,也请不要自杀。
2、降低他人拒绝你的难度。
我提出请求,不就是尽量争取他人能应承下来吗?为什么要特意降低他人拒绝我的难度呢?
做生意都讲究长做长有,你却准备坑一把就跑?对于你的要求,如果对方很愿意应承,那么单刀直入并不会影响“成交”的概率;反之,如果对方犹豫犯难,则这事儿最好就“黄”了,因为强扭的瓜不甜,“舒适”是和“利益”同等重要的社交关系的存续基础。
很多人以“会客套”为荣,甚至将其视作高情商的标准之一。对不起,如果你的情商真的很高,我就应该很愿意同你打交道,而不是想拉黑你。
人生苦短,有点好感不易,且行且珍惜。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