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得罪了很多人之后,我的人际关系终于变得融洽了起来
文 | 张宗超
与读者书:
人生没有标准答案,比我说的更重要的是你的思考
01
真的爱自己,
首先做一个敢于和世界对抗的人
我欣赏为了坚持自己的坚持,敢于和原生家庭对抗,乃至与世界对抗的人。
这是一个人成长及觉醒的重要一步,没有这一步,很多人可能会活成一个巨婴,且多年之后,极有可能还会用统一的方式教育后来人。
对抗,有获得尊重也有不得不妥协,无论那种结果,至少对抗,代表了觉醒,这是一种力量。
——想要获得尊重之前,你得知道自己凭什么。
——事实上,尊重都得靠自己获得。
——敢于对抗,同敢于坚持一样,都是获得尊重的路径。
从我自身成长心理历程来看,我与父母的关系大概是这样的过程。从一开始榜样的力量,与他们活成一个整体,通过他们的眼睛和认知来认识这个世界,乃至同仇敌忾。
到后来逐渐脱离这层认知依赖,形成自己对世界的认识,构建自己的认知,有时乃至与他们的某些认知背道而驰。
这一步,对于孩子而言,在于努力获得自由意志,对于父母而言,却是一次不亚于母亲分娩之痛的经历。
在他们看来,原以为会同自己在认知等方面一直同仇敌忾、统一战线的人,也就是自己的孩子,现在开始反向使力将自己推向另一边,并试图逃脱自己的掌控,这时候无力感明显了很多,除了感慨孩子变了,变得熟悉到陌生起来,却忘了自己也许曾经也这样成长过。
进一步才是彼此和解,即便已经无法改变形成了相对几近平行线的认知。我们一边试着理解父母的不易与恐慌,一边又坚持自己的坚持。而父母大概也如此,一边试着接纳我们的不一样,又努力寻找与我们的相交点。
于是,每一代人形成每一代人的生活特点,有了自己这一代人特有的记忆和成长经历。
——不少原有的生活观念在不断崩盘,新的观念在逐渐成熟。
可怕的但又需要被理解的事是,我们以及我们的父母,都或多或少会有、会遇见这样成长的经历,也会有雷同的感受,这不是凭君臣那种强加意志就能解决的问题,也许多年之后,为人父母的你我,也同样会有他们现在的感慨,谁又知道呢。
总之,活着难免需要不断学习,多读书,多出去走走,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看这个世界,不断给自己注入新的认知,培养自己理解这个世界的能力,这真的很重要,否则便会轻易觉得自己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我想没有什么比这种被世界抛弃的感觉更别扭的了。
退一步说,加持理解世界的能力后,起码在有些事情发生时,不必那么恐慌,无力感也不会那么强烈。
02
有裂痕的地方,
需要有光照进来
前些天看了一部老电影,《放牛班的春天》,我深有感触,这是我看到的又一部很有教育意义的片子。
这部片子给我最大的感触是:
——有裂痕的地方,需要有光照进来。
——每个人,都有可能活成一道光,照进裂缝。
——万物皆有裂痕,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影片的男主克莱门特•马修是一个音乐家,他来一所外号叫“池塘之底”学校代课,这所学校的孩子都很顽皮。到学校之后,发现校长所采取的是“行动-反应”的管理原则,也就是发现学生犯错,立马惩罚,有时为了揪出犯错的学生,不惜轮流惩罚全体学生。
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师者与学子之间,存在一种彼此厌恶、彼此相轻的情况,这便是一种裂痕,如果彼此恣意生长,一直对抗着,校长的管理方式得不到改变,便无法有光照进,除了滋生更多的学生之间的怨恨,更难谈及教育的滋养。
在这所学校里,唯有马修老师的到来,带来了照进裂痕的那道光,或者说,马修老师本身就活成了一道光——校长和其他老师都不相信能改变这些孩子,甚至校长出面阻挠时,他依旧坚信并坚持用自己的方式来教育孩子。
在看到这所学校教育存在的弊端后,他还是坚持自己的看法,即便在其他老师眼里,这里的学生都是废柴,但他始终相信学生都有自己好的一面。
在马修老师的第一次课,他便让孩子写下自己的梦想,这些平日里野性十足的学生,在这一刻却那么认真……然后,马修老师用自己已放弃的音乐,为学生打开了一扇心灵的窗。
——有些我们看到的现象,未必是真相的本身,可能只是立场和角度不同。
——你所嘲笑和鄙视的,可能也在嘲笑和鄙视你。
——这其实是一个平行的世界,需要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
而在阿尔米·汉的电影《地球上的星星》里,美术老师尼克用画画帮助伊夏走向成熟,并鼓励学生们的保持个性和思想,然后自由发展。
音乐和画画,乃至其他更有意思的事,本身就可以是一道光,这一道光是让自己或他人更深入的参与和了解这个世界的重要入口,每个人都应该找到自己参与和理解这个世界的入口,找准了,请牢牢把握住,入口没有绝对的好坏。
——作家用手中的笔,书写对这个世界的理解。
——音乐家用音乐传达内心的不羁与温柔。
——导演用影视作品传递自己的某种理念。
无论是《放牛班的春天》里的马修老师,还是《地球上的星星》的尼克老师,他们都是一个顽强的代表,坚持自我的正确选择,明显把自己活成了一道光,而不仅仅是一位老师,更没有随波逐流。
出现裂痕并不可怕,更关键的是找到一道光,或者本身就活成一道光,才有机会改变。
03
谢谢你犯的蠢,
让我知道什么是混蛋逻辑
最近几天,看到不少人在刷一句话:
以前觉得喜欢谁
就要拼命对谁好
现在知道了
谁拼命对你好
你就应该喜欢谁
在我看来,这段话很毒,并且十足的混蛋。想起曾经的两句话:
——如果只是喜欢,何必夸张成爱。
——人还是要多努力,否则你稍微努力一下,就以为自己是在拼命。
人们都会不由自主夸大自己的付出,以此给予自己足够的底气去索取,和理所应当的对别人指手画脚。
我之所以极不赞成这句话,是基于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获得自己的自由意志,而不是轻易放弃主动权,以博取这个世界的怜悯和他人的同情。
我主张喜欢的、热爱的就要主动去追求,想要的就要主动去争取。而如果真的相信花里所说,只有别人拼命对自己好,才会去喜欢别人,这和傀儡以及墙头草有何异?莫不是别人对自己好一点,就可以出卖自己的真实感情。
别人主动贴过来自己才贴上去,看似有恃无恐,一点也不亏,实际上这才是真的诚惶诚恐,患得患失的开始,除非你清楚的知道自己有什么地方值得别人稀罕。
反过来说,自己要喜欢什么人,竟然是由对方来决定,自己成了啥了?主动权都没有,这样还活个球。况且,你不对别人好,自己没点潜质和吸引点,谁有会轻易拼命对你好?
——主动权,往往不可以轻易交出去。
——主动权,是每个人爱自己、爱他人的重要底线。
——爱你,我是自由的;爱我,你也是自由的。
有些话,听听也就罢了,没有什么来得理所应当,一味坚信某些混蛋话,只会越发活得糊涂和痛苦。
类似这样的混蛋话还有很多,比如,“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就是一句典型的混蛋话,这是给所有loser继续堕落的理由而已。
是主动绝地反击向上生长,还是借由某些混蛋话继续浑浑噩噩,这是个人的主观意志选择。
可以犯错,但千万别犯蠢,人一旦犯蠢,九头牛也拉不回。
不让自己犯蠢的一个方式是:先认识到成长的不易和生活的艰难之后,然后,依旧懂得鼓励和支持自己去付出相当的努力,追求更好的生活以及变成更好的自己。
04
得罪了很多人之后,
我的人际关系终于变得融洽了起来
前些天,刚创业不久的同学找我诉苦,创业没几个月,邀请一起创业的里的几个伙伴,有的开始闹腾起来。
有的觉得利益分配不均,有的觉得自己有能力,应该要有股份……可这位同学说,公司从注册到运作起来,基本都是自己掏钱掏心,一个人忙前忙后,最后怎么感觉不仅事情没弄起来,反而是招了几个爹来养着呢?
看得出来,创业的同学是一个比较重情义的人,而对方一来就盯住了利益,那这事儿,该怎么搞呢?
有朋友是做茶生意的,要参加一个比赛,喊我帮忙做个ppt,对方一股脑发了一堆照片和几句简单的介绍,接下来就看我的表演。
刚开始没缓过劲来,甭管三七二十一还是二十四,上来就是干,做着坐着发现自己犯蠢了,哪儿哪儿不对。
回过神来才发现,是因为基本思路都没有,能做个啥?随即赶紧停止ppt制作,重新梳理了一遍对方发过来的材料,现在稿子上列了提纲……搞清楚脉络,有了方向,于是有才重新开始制作。
创业本身就是九死一生的一场赌博,对,说赌博也不为过。有些项目想着这儿好哪儿行,做起来就会发现,这儿有个坎,哪儿有个坑,原本理想中的平整大道变得及其坎坷,只好小心翼翼,步步为营,先别说要赚多少,能活下来才重要。
对于一个公司的创始人,都应该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心,否则,打败自己的可能不是困难本身,而是自己那颗脆弱不堪的心。
和找个人谈恋爱一样,招一个人进来共事,对方的优点缺点都会一股脑的带来,而负责人需要做的事,不仅是给大家一个方向和搭建做事的平台,还要能将这些个性鲜明,想法各异的人融合在一起。
如果你谈的是梦想和情义,对方盯住的是我能赚多少,事就甭干了,先扯吧。把这事给扯清楚,统一战线,形成一个有共同方向的团队,接着才是搞事。
——丑话说在前,先把事说清楚,统一战线,才能更好的共事。
——谈得拢,咱就一起搞,谈不拢,各自安好,江湖再见。
——很多事没有对错,不过是利益权衡是否合乎彼此心意。
商场是一个利益场,不惟情义,利益面前,有时情义薄如纸,一戳就破,两个人不拍都能散。情义和利益一定要先拎清,界限感很重要,先制度后情义,先利益后情义,这是对情义最好的保护。
前面说到,公司创始人都应该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心,这个决心就是即便剥掉所有外套,只要还有底裤,就要兜住。
当一个人坚定的走在一条路上时,身边就难免人来人往,甚至还会得罪到几个人,这在所难免。有的人总怕得罪别人,怕得罪了别人谁都不好过,人际关系会越来越紧张,事实恰恰相反。老好人,往往不会获得较好的人际关系,因为谁都敢欺负一个没有棱角,处处退让的人,却没人敢轻易惹一个带刺又懂温柔的人。
有自己的脾气但不撒泼,有自己的原则但不挑战别人的底线,有自己的态度但不得理不饶人,这样的人往往会有很多人喜欢,和这样的人相处,界限很清晰,你知道什么该说什么该做。
反过来说,既然做了有脾气、有原则、有态度的人,就难免会得罪别人,但这种得罪并非树立仇敌,而是筛选掉一批与自己志不同道不和的人。人们都有自己的择偶标准,择友标准,本质就是建立一道筛选门槛。
人来人往不可怕,留下来的才值得走心,得罪一些人之后,才会获得更优质和融洽的人际关系,这是一种人际关系处理的智慧。
作者简介:张宗超,一位用力体验生命并努力传递更好的生活理念的年青作者,写人生规划、职场认知以及自我成长方法。不仅是一名新东方在线首届认证咨询师,擅长国内及出国考试规划;同时还是一位计算机办公软件高级应用授课专职老师。
不是习惯就好,而是不断开始
对生命最大的辜负,是没用力去体验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微信 | 1207910681 QQ | 2174314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