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互访中,几个小伙伴说起去年底“文创市集”助力港西村党建评比争先的事,语气中颇有被责怪的无奈——“铜陵人没帮忙自己的怎么就跑到别的村落出力呢?”
要我说,不是有句话“网络时代,地球成了一个村”——也是,信息和交通如此便捷的今天,人们的活动早打破地域限制,人和物品的流通实则成了一股股的能量流——对,这个说法得从“能量”入手。
要说能量得先提陶斋。陶是陶冶教育的意思,陶斋学堂是港西村过去的小学,记录着松峰兄以及更早时期村民的少年成长。秉着乡愁深情,几个创业有成的村人发起了对陶斋学堂的修复和村道、景点的改造。松峰兄作为主创之一,更是为家乡的建设倾注心力——有目共睹,若不是热爱、胸怀和知识能力的汇聚,难有这么美好和高效的建设成就。
林松峰,原梧龙砂矿矿长、东山城投经理。在企业并购浪潮中,梧龙砂矿是东山硅砂企业中坚持运营时间最长的一个,直到员工的后顾之忧全都解决他才放手。两年前放下公职后他松口气:“嗨,现在可以干点自己的事了。”后来令我意外的是,他所谓“干自己的事”就是投入家乡建设,而且如此卓有成效。
去年正值陶斋完工之时,应宣传部领导建议,刘宽宽等文创青年正好筹备成立文创协会。受他们之托,也因为支持赤兔马、关帝文化的初衷,我便上门邀请松峰兄指导文创协会开展工作。终于在他应允后我们投入谈创想的环节,于是建议文创首开局面的活动就落在乡村党建评比这一环上。
其实,举办市集是挺辛苦的事,未成气候的初期,活动很难有收益,参加市集更多是费时费力的白付出。我老早听过他们的感慨,已颇多怨言。后来在进入村道看场地、设计活动时,我犯难了:凭什么招聚人家?
踌躇之际,海涵冒出一句:“快过年了,大家伙也是可以聚会一下的吧。”我眼前一亮:“对,我们玩自己的——思想很重要,这就是由头。”听说此话传开后他们也乐了,纳平还撸起袖子:“管他什么领导不领导、评比不评比的,我们玩自己的——我们的天地我们才是角儿!”
于是,随着一番紧张筹备,市集之花盛开了。
应该说,那天的市集也为港西文创添了点睛之笔,其最为可贵的经验是:在不知道哪天开展评比的被动情况下,大家接到通知时只剩两天时间,竟也紧凑、圆满地举办了此次市集,而且场面鲜艳热闹、有声有色,可见大伙的热情和高效,其中同频共振是成功的最重要的人的因素。
是的,这就是我在开篇点到的“能量”的说法。热爱、情怀、担当,志同道合、同声相应——这就是松峰和港西吸引我们的地方,于是有了这股能量,一切水到渠成花开结果。
在第一次文创茶话会时,我说文创是文化的延伸,必有文化的“化育”特质,如此根植才使得文创有情怀,有目标,有受众,有光景,有前途。港西的建设恰恰提供了这样的文化土壤,她不像一些活动,拆台后便一阵风消失了。
我还记得陶斋刚要修复时的映像,也有乱石破瓦,也有垃圾臭水沟,那时我还踮着脚走路,完全想象不出她后来会长成如水般姑娘的模样。更令我欣慰的是,在后来的多次散步中,港西的村道一直是干干净净的,村民的笑脸也见得多了,于是我知道大伙从脸上到心里都有了新的变化。
市集活动后我多次应约带朋友再游港西,每一次游历都不是单调的重复,或快走,或慢行,或呆坐,每每有新的玩味,就好像乡愁总是可以有不一样的呈现。
玩到舒适时,我会心生感慨:我喜欢这种在明净安宁的空气中徜徉的感觉,乡村土地的气息最是令我心仪的地方,我也希望这种和善质朴的乡愁不再是一番忧愁,也希望追求真善美的初衷和能量可以不断地融化、弥散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