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件事让你始终躁动不安,内心久久难以平静,就值得你诉诸笔端;
当一段人生让你始终感慨万千,久久难以释怀,就值得你用心思考!
——芷涵
一切皆因一个奇怪的梦开启
昨晚我做了一个令自己不可思议且恐怖的梦,梦见了上海前公司的CEO,一年多未见,甚是温暖,有种重逢的感觉。我问他过得可好?他却摇摇头艰难地说:“我太难了”。
我一直觉得这个深耕行业9载并极为垂直专注的企业前途一片光明,只需更长时间的检验,也不曾想过它行驶得如此举步维艰。那一刻,我在梦里害怕了。
清晨,睁开惺忪的双眼,那句梦中唯一留存的印象-“我太难了”始终萦绕在我耳旁,挥之不去,以至于我整个上午都处在一片混沌与躁动之中,说不清道不明。我只知道,当我清醒的时候,在某一瞬间,所有关于20岁时的炙热写作梦想全部涌入脑海。
经过5年社会大染缸的历练与洗礼,我已不再是当年单纯简单的傻白甜,也有足够的勇气和能力适应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然后,日子回归平静之余,我对这个世界依然充满了好奇,无数次冲动想重新拾起那些未坚持下来的小行动和内心炙热的梦想,以抵抗这个偶尔还会令我害怕与手足无措的世界。
于是,此文便应然而作,以表初心。
一、新媒体职业扑鼻而来的压力
2015年3年,痛定思痛的放弃考研之路,毫不犹豫的放弃教师行业,一个人孤身选择写作,奔波奋战在毫不熟悉的异乡。5年来,我从未放弃过写作之路,从网站编辑到新媒体,再至文案策划;从50人以内的小公司到上百人的中小公司,再至专业的产品公司;从郑州到魔都上海,再至京都北京;从一个人摸索的行业小白到部门主管,再至有作家领导指引;我从文案界的门外汉,逐渐成长为有自我风格的专业写手,但我从没有因此沾沾自喜过,跨专业、跨行业的就业心结如影随形,始终困扰着我,也激烈着我,我对写作行业充满了敬畏与尊敬,内心不曾有一丝懈怠。
所以,尽管我的写作时间坚持长达9年,也累计写作字数数不胜数,从新闻、公文到网站、微信各类软文游刃有余,从自由写作到专业营销写作,日日字不离手,薪资从几千到上万,但我仍然将自己的写作水平视为初级阶段。
在写作领域,你可以做一个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月轻松拿三四千工资的小编辑,也可以做一个桀骜不驯奔跑在事发现场的媒体记者,还可以做一个可能改变某一品牌命运的广告人;但你更可以做一个粉丝千万的自媒体达人,每一句话都掷地有声;更可以做一个每年一本畅销书的作家,被数不胜数的读者崇拜。如果真正挚爱文字,还想让自己的文字为这个世界留下点意义,你为什么不可以选择后者?
2011年,正值花季般的21岁,那年我与文字结缘,不曾想便成了魂牵梦绕的远方,我一直期待着将来成为一名拥有自己风格特点和观点的作家,哪怕我这一生只写了一本书,足矣。这便是来自梦想的压力,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完美主义者,我不得不向行业的制高点奋进。
二、朋友圈环环相扣的冲击
自工作以来,恰巧赶上知识付费热潮,2016年和2017年,我也禁不住对知识的焦虑,疯狂学习、购买了众多新媒体运营、写作、市场营销等线上课程与书籍,也有幸添加了各个行业因知识付费浪潮实现财富自由的牛人微信,也不乏有很多行业的佼佼者、领头羊,于是我的朋友圈便丰富起来,而我也每天被他们刺激着,就这样刺激了三四年,我终于按捺不住自己的斗志了。
秋叶大叔因PPT走红,可他再忙也可以坚持住微信公众号日更,除了大学教授的职业,还开了两三家公司,每天的日程满到让人叹为观止,而他那句生命的意义在于工作又让人肃然起敬;行动派从一个小公司迅速壮大为上百人大公司,梦想清单传播至全国众多省市;弘丹老师作为外企工作人员,却在业余时间通过自由写作找到了兴趣的意义,并开启写作课影响上万人;韩老白、麦子、小鱼、七芊、文清、丹丹等等,眼看着她们一步步积累走来,从不知名到逐渐拥有自己的IP、品牌、标签,我的内心翻江倒海;更有甚者,还会时时被各类CEO大老板推送在世界各地旅游的照片、参加各类高端会议的场景,我的内心一次次被激发。
我深知,有些差距本身存在,也一直存在,而有些差距只在坚持。作为一个极为追求正能量、积极向上的人,我无法无视她们的存在。无论是长期躬耕于某个行业有所建树,还是实现财富自由或者思维升级,我都热切地渴望着。被朋友圈这股压力洗脑了1095个日日夜夜,我终于坐不住了,更不想静静地等待了。
三、北漂一族难以掩饰的窘态
2018年11月底,我辞去了一份上海3年的稳定工作,来到北京,成为北漂一族,到现在已经整整一年了。有朋友问我来到北京什么感觉?我一直以来的感觉就是北京比上海压力大。同样是四通八达的地铁,我在上海时常可以轻松落座,哪怕车程只有20多分钟;可在北京生活这么久,我坐地铁很难有座位,即使长达1个小时的车程,除非晚上11点之后。同样是一线城市,感觉北京除了地域面积比上海大,还有到处都是人挤人的场景,这让本身喜好安静的我更加压抑一片。同样是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公司,北京比上海不知多了多少家企业,那夜夜敞亮的写字楼,让人心生畏惧,你不愿意996,自然有人乐意996,甚至007。再加上北京特有的雾霾天气,让我深深的感到北京与上海的不同。
这份来自特定城市与环境的压力,让我再次感受后来自北方人的拼命,我碰过壁,撞过墙,伤过心,更让我努力地思考过,反思过,并重新站起过。本想工作经验已经难不倒的我,来到这里,却再次感到懈怠的恐惧,我需要重新学习、启航。
四、奔三在即身不由己的恐惧
前两天高以翔因拍摄高强度综艺节目不幸离世了,网易得绝症被辞退员工更是刷爆了朋友圈,这类事件的频频发生,让我们思考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过度透支身体实在得不偿失。可是,又有多少人害怕年底的裁员潮?又有多少人害怕即将到来的中年危机?所以,此类现象无法杜绝。我们需要为了生存努力,更需要为了更好地活着拼命努力。
30岁对于每个人似乎是个可怕的魔咒,如果女孩此时还未嫁,便会成为剩女被周围人指点;如果职场人此时还奋战在一线专员,便让人质疑他的工作能力,更会被小自己很多的领导指挥;如果你已经结婚生子,更有上有小下有老的压力,孩子需要奶粉钱,老人需要吃药钱,此时如果没有压力,实在不可能。
站在30岁的尾巴上,或许在别人眼里我还混的不错,也过的挺好,至少很多自己想做的都实现了,但我依然觉得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才刚刚起步,也可以说“一事无成”。毕竟,我已经看到好几个朋友贷款买了车和房,也看到了有朋友年薪几十万,而我都没有,所以未来路漫漫。
五、思维系统不断升级的快感
从2011年走入大学,一直到2018年,我总在自己的各项计划中不停地奔跑。大学四年,专业课基本没逃过课,并在大二就基本修完了所有的选修课;课外还参加了校团委记者部、院系新闻部,去过学生处,来过河洛纵横杂志社;横扫了图书馆历史系所有的图书,为考研拼过命;毕业后,一个人去了3个城市工作与生活,参加了300多场线下活动,走遍了上海想去的每个角落。这是一段令自己落泪的时光,也是一段充实到发狂的岁月。但也正因为每天深陷在自己定的条条计划中,我在不停地制定计划践行计划,却忘记了给大脑留下思考和总结的时间,于是很长一段时间我的思维被细节困住了。
只有当我再次遇到压力,遇到痛苦,遇到瓶颈期,我才意识到我需要停下脚步,我需要复盘,我更需要思考。曾经,我们都看了很多篇关于思维升级的文章,也了解到认知升级的重要性,可又有多少人愿意走出舒适圈,迎接未知的挑战呢?思维升级,可以让我们从更高维度思考和理解问题,但也会让我们充满对不确定性的恐惧。现在,我决定打破自我,升级认知系统,重新完善自我。
六、作家领导以身作则的专注
2019年,我终于遇到了工作四五年以来生命的领航人。他是一位心理管理学家,也是一位出版30多本书的作家,更是一位和善的长者。面试时我们一拍即合,我像是遇到了多年寻找的挚友,在写作的路上,我终于不再像被放羊式的自由奔跑,更不再充满恐惧。跟随他的脚步,我看到了独特观点的睿智,发现了心理学的魅力,治愈了内心的伤痛,明白了其成功的道理。
每天早晨上班,当我第一个跨进公司,除了打扫卫生的阿姨,便是陈总一丝不苟的写作,我不确定他是几点到的,但总是第一个到,也是最后一个离开公司。有时我就在想,他早就在自己研究的领域有所建树,而且生活美满幸福,又是什么支撑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如此坚持?并且抛家舍业到北京重新创业?或许唯有对梦想的渴望和对成就感的不懈追求。反观自身,我口口声声说热爱写作,然后又坚持了多久?又真正做到了何种地步?说来羞愧不已。
七、财富自由不懈地追求向往
四五年前刚毕业的自己单纯而简单,对金钱更是没有任何概念,看得很淡很淡;后来,看到实现财富自由全世界各地旅游的人,看到周围随便一个人都可能比自己学历高、家里有钱的时候,看到很多人穿名牌、开豪车、出入高档酒店的时候,看到自己就连出了国也不舍得、买不起一些生活用品的时候,我突然觉得有钱真好。我也想随便下单买下当当上所有想看的书籍,我也梦想着在有生之年有幸走遍世界的角角落落,我也想学摄影、学化妆,有几个拿得出手的爱好,我也想让家人衣食无忧,我也想不为金钱所烦恼,我也想实现财富自由。
经过社会5年的磨砺,我认识到金钱也可以是衡量你工作能力的尺度,也可以是支撑你爱好与美好生活的基础,也可以是你人际关系的写照,你的金钱财富观念需要升级。再加上朋友圈数不胜数的保险、护肤品、理财课冲刷,更是觉得钱是个好物件,而我更加不想让自己的写作一文不值,并且还要卖个好价钱。文如其人,文字就是我的命运!
八、内心深处久久难以释怀的情结
我的工作是文案类,其实每天为公司不止写上万字稿子,但我还是决定拾起这份课余时间的自由写作。两年前,我就开通了个人简书号,因为工作的忙碌和不停地学习充电,始终没有坚持更新,今日也是重拾这份爱好。
刚开通的时候,只是一时心血来潮,不明白它的真正作用,所以没有动力坚持;如今,当我明白了个人IP,了解了流量池,知晓了粉丝经济、社群运营、文案变现等等,我一刻也不想停下写作。从某种程度来说,文章没有曝光、没有阅读、没有价值,岂不是白费功夫?你的能力需要数据评估,需要粉丝评论,更需要市场经济衡量。
翻阅一本书,我们首先会看到“序”,了解作者写书的初心和背景;想要做强做大一个企业,CEO的发心与愿景至关重要;而我今日作罢此文,仅表运营此简书号之初心,亦是序!
(芷涵 2019年11月29日晚北京初雪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