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原生家庭的恶,成为孩子精神的毒

这是我们身边都会发生的故事,可能有些司空见惯。

然而,当我们谈论原生家庭的时候,也许这些故事要比理论更贴切,因为现实生活从来都是复杂理论最好的注解。

是蜜糖,也可能是砒霜

小区附近有个小型儿童乐园,每到周末,里面总是很热闹。

一次,女儿吵着去荡秋千,我们到时已然有好几个家长带着小朋友在排队。我还在纠结要不要排队等待,却听到前面有人吵了起来。

原来,是两个妈妈因为孩子荡秋千发生了争执。

一个小女孩已经在秋千上玩了很久,不肯下来。可是,另一个小男孩也想玩,等了很久开始哭闹,所以他的妈妈想和小女孩的妈妈沟通,让自己的孩子玩一会。

结果,小女孩的妈妈不愿意,觉得自己先来的,就应该让女儿多玩。

让人惊讶的不仅是这个妈妈的反应,更震惊的是,看到大人吵起来,小女孩把秋千护得更紧,朝小男孩嚷嚷,这是属于她的秋千,想玩多久就玩多久。

后来,在周围家长的调解下,小女孩的妈妈才不情愿地带着小女孩离开。

不要唏嘘于这样的父母很常见,因为,这些父母曾经也是被纵容的小孩。

可能,小女孩可以体会到妈妈对她的宠爱如同蜜糖,因为充分满足和包容,但却无法了解,妈妈给予她的也可能是砒霜,因为本该教会她规则和分享地方,她学会的却是自私和占有。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也可能是最坏的老师。

孩子的问题,其实就是大人的问题。小孩子可以不懂事,但是做父母的却不能不让孩子明白规则的重要。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去同事小P家,却莫名目睹了一场家庭风波。

起因是小P的婆婆外出购物,拿了放在家里的备用金,但是却没有告诉她。这样的情况发生了好几次,所以这一次,一触即发。

激烈的现场,小P读幼儿园的儿子也在,当这个5岁的小男孩冲着奶奶吼“你离开我们家,房子是我妈妈买的,没有你们的名字”,我有点震惊。

小P似乎也感觉到了气氛的尴尬,很快平息了争吵。

5岁的孩子已经能说出如此伤人的话,父母的影响是必然的。

或许,小孩子并不懂这句话多么伤人,却已经在潜意识里认同了妈妈的做法。

很多家庭,深入进去,都免不了鸡零狗碎。可是,这并不意味着,做父母的就可以把这些赤裸裸地展示给孩子,甚至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孩子。

讲真,我很少见到为人父母不孝敬老人的,他们的子女会十分孝顺,因为榜样在那里。

不要小觑孩子的模仿能力,不经意间,孩子已然带着从大人那里接受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悄然长大。

可惜,很多人长大后,才能意识到从父母那里得来的,并不都是好的。

孩子和父母,其实就是彼此的镜子。父母的一言一行,在孩子那里,都可以清楚明了地被看到。

你如何对孩子,孩子便如何对世界

朋友小原,生性敏感,脾气暴躁。

周末,在饭桌上一起吃饭,大家相谈甚欢,席间一个喜欢说笑的朋友对小原说了句玩笑话,大家也没往心里去,可是小原一言不合,竟和旁边的朋友动起手来。

之后在大家的劝阻下才得以平息,但饭局气氛却一直很尴尬。

饭罢人走,大家再说起小原,只感叹他这脾气以后真的不敢再约。

回家的路上,熟悉小原的朋友,讲起小原的父亲,才知道也生性暴躁,经常对小原拳脚相加。

小时候,挨打对小原是家常便饭。成绩没考好,回家被打被骂是注定的,连父母之间鸡毛蒜皮的吵架,他也会是出气筒。

从小到大,小原和父母关系就十分疏远。现在也是,尽管有了自己的孩子,却和父亲的教育方式如出一辙。

大概,在长久的挣扎中,小原觉得,只有成为像父亲一样的人,才能避免被人伤害。他才会认为,愤怒和暴躁就是解决问题的方式。

当一个人在坏的环境里浸润久了,就会觉得世界就是这样,他能掌握和持有的,也不过是坏的方式。

这就像是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直到有人走出,看到更好的世界,发现父母对子女不仅仅是一种方式,这个怪圈才有可能得到和解。

所以,不要等孩子长大,用同样坏的方式去对待亲人、处理问题,万分追悔才意识到,自己是那个始作俑者。

是的,并非每个人的原生家庭都如此不堪,但如果你身处其中,不要忘了叮嘱自己,莫让原生家庭的恶,成为孩子精神的毒。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年了,没长高,没变美,没学会做人。 一年了,学会了喝酒,习惯了浮夸,爱上了爆粗口。 一年了,做了很多事,最后却发...
    半个柠檬xn阅读 2,600评论 0 0
  • 今天分享了,美则传奇的故事,即使创业故事,又是个人发展故事。自私,外包,设计这三个方面来说。 自私,是从他人角度看...
    May顾玮玮阅读 981评论 2 1
  • 1 前几天,一位快递小哥送餐急哭的视频和一张贴有暖心备注的外卖订单刷爆了朋友圈。 一栋写字楼的电梯里,快递小哥拿着...
    小城卜一阅读 3,989评论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