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们一直在以压倒性的泛滥咨询阻碍我们的理解力。他们经过太精心的设计,让我们不需要面对困难或努力,就可以很容易整理出“自己”的思维。并且这些精美包装的资讯效率实在太高了,让观众或读者根本用不着自己做结论。相反的,我们可以直接将包装过后的观点装进自己的脑海中,就像我们近两年看见的被大量转发的微博或朋友圈,亦或是那些所谓的干货们。只需轻轻Touch手机,就能找到所需要的适当言论,根本不用思考就能表现得益。
阅读多少是一件主动的事,毕竟我们不可能在双眼停滞、头脑昏睡的状态下阅读。一般情况下肯定是越主动,收获就越多。为什么是一般情况呢?因为书籍的作者好像是一位演讲者,读者则是听众。如果演讲的内容对于听众来说,太难或太简单,效果都是不理想的。就好像一位艺术系的同学阅读区块链技术,亦或是一位5年经验的PM阅读Axure教程。
最适合的阅读便是,作者要比读者高一个层级,读者需要把不相等的理解力克服到一定程度后,能从只有粗浅的了解推进到深入的体会,从而增进我们理解力的阅读。
“不管你学到的是有关这本书的知识或有关世界的知识,如果你运用的只是你的记忆力,其实你除了那些讯息之外一无所获。”因为我们并没有被启发。要想有所启发,还要搞明白作者表达的意思,懂得他为什么会这么说。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而回忆我们在学校的受教育经历,比如一首诗,学校的要求就是背下来,背下来,背下来,而我们却希望了解更多,当时的背景、诗人的经历、心情等等。这就需要我们更多思考,更多理解,去学习这些知识,这样的能力才是我们在学校最需要得到的--学习力。
题(tu)外(cao)话,我们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在毕业后能善用的其实并不多,但是我们养成的习惯、思维模式却会陪伴我们走向之后的人生。目前教育往往都很不在乎这些,只喂鱼,不授渔。
书中,将阅读分为四个层次:
基础阅读(Elementary Reading):这个句子在说什么?
检视阅读(Inspectional Reading):这本书在谈什么?这本书架构如何?这本书包含哪些部分?
分析阅读(Analytical Reading):专注咀嚼与消化一本书
主题阅读(Synoptical Reading):大量的书,理解这些书之间的相关之处
可能很多同学认为我们不可能还在基本阅读这个阶段,然而我们的阅读层次其实是不固定的。就好比现在阅读《古文观止》,我得承认我还在基础阅读层次煎熬着。
如果我们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想阅读某本书,或者你需要在有限时间内阅读完某本书,就需要略读或粗读。有没有发现我们经常在书店做检视阅读,选择我们心仪的书籍。
一般我们会从“序”开始,然后是目录,当然我们不可忽略书名。来了解一本书宗旨和基本结构。再深入一步,我们可以把书打开,东翻翻西翻翻,阅读一两段,有时连续几页,但不要太多。就这把全书翻过一遍,随时寻找论点的讯号,留意主题的基本动脉。一本书最后结尾的两三页也是不可忽视的,不要以为那里只有广告或者感谢亲戚朋友哟。很少有作者能拒绝这样的诱惑,而不在结尾几页将自己认为即新又重要的观点重新整理一遍的。
在花了几分钟,最多不超过一小时的时间里,对全书有了一定了解。现在,我们应该了解这本书是否包含我们想继续挖掘下去的内容,是否值得我们继续投入时间和精力?我们也自然会把这本书归类到某一种类下,以便日后有需要时好作参考。
有时,我们会读一些我们缺少相关知识背景的书籍,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因为完全看不懂呀。就像前面说的,太难的书籍里作者想表达的讯息,读者是很难get到的,所以较难的书籍才是最佳选择。但是较难也是难呀,也难啃呀,如何破?头一次面对一本难读的书的时候,从头到尾先读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只注意我们能理解的部分。略过那些不懂得部分,很快我们会读到看得懂的地方,集中精神到这个部分。继续这样读下去,将全书读完。不懂的部分怎么办呢?还可以读第二遍呀,哈哈。通读后会有助于我们理解那些开始不太明白的地方,因为很多东西我们从总体去看会看的更清楚,从更高的点去看会更看更明白。做事也是这样,谁说阅读要一次搞明白的?谁说书只是读一遍的?
为什么阅读书我们要做笔记?
1. 那会让我们保持清醒。
2. 主动阅读是思考,思考倾向于用语言表达出来,不管是用讲还是写的。
3. 向自己提问,向作者提问,将感想写下来,能帮助我们记住作者的思想。
同样,阅读速度也不是一成不变。知道什么时候用什么速度是恰当的,会帮助我们节约很多时间。喜欢看小说的同学应该对这点很有感悟吧。如果想提高我们的读取速度,我们可以为我们眼睛做一个“指针”,比如我们的手指。顺着一行一行的字移动下去,速度要比我们眼睛感觉到的快一点,强迫眼睛跟着指针。因为我们大脑可以在“一瞥”之间掌握住一个句子或段落,只要我们眼睛能提供足够的资讯。
关于一本书,一定要提出四个主要的问题:
1. 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什么?一定要想办法找出本书的主题,作者如何一次发展这个主题,如何逐步从核心主题分解出从属的关键议题来。
2. 作者细说了什么,怎么说的?一定要想办法找出主要的想法、声明与论点。这些组合成作者想要表达的特殊讯息。
3. 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4. 这本书跟我们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这位作者会认为知道这件事很重要?哪些点可以用到我的生活和工作中?
书的前后的空白页也可以利用起来的,可以用来记载我们的思想,全书的大纲、索引。
使用一个单一的句子,或最多几句话(一小段文字)来叙述整书的内容。找出一本书在干什么,也就是在发现这本书的主题或重点。
将书中重要的篇章列举出来,说明它们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亦或是根据书中的结构和重要知识点,整理成思维导图。
书中有句话,蛮赞同的--“一个人文素质优良的高中,就算什么也没做,也该培养出能达到分析阅读的读者,一个优秀的大学,就算什么也没贡献,也该培养出能够主题阅读的读者。”
我们买了一本书,就是买了一项资产,和付钱买衣服或家具是一样的。但是就一本书来说,付钱购买的动作只是真正拥有这本书的前奏而已。要真正完全拥有一本书,必须把这本书变成自己的一部分。
在我看来,这本书讲的不完全是阅读的能力,更是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