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芭莎男士》
今年年初,胡歌在新剧《猎场》里的戏份刚刚杀青之时,就表示过2016年要给自己放个长假。一时间,网络上的“胡椒粉”都带着暂别的不舍之心感慨着今年大概很少能看到偶像的身影了,毕竟,经过了刚刚过去的“胡歌年”,他已经毫无疑问地成了“霸屏男神”。不过,“假期”中的胡歌虽然没有接拍新戏,但却一口气拿下了几十个广告。大有从“霸屏男神”进击到“代言劳模”之意。不过你若真以为今年的胡歌是想憋足了劲赚钱那就错了。无论是对演戏的痴迷,对商业价值的提升,还是幕后他那些脑洞大开的自我要求,其实都只不过是胡歌和自己的较量罢了。
跟胡歌做采访是件很轻松的事情,作为一个人气高居不下的明星,在和媒体聊天这件事上他却并不抗拒,甚至他有时开启了“段子手”模式,会让人觉得,如果谁能请他写一篇关于自己的访谈才更妙趣横生呢。很多时候,公众人物面对媒体的访问难免像通稿一样规矩,相比之下,胡歌的思路显得天马行空得多。
“你要不要把上次问过的问题再来重温一遍?我的回答很可能完全不一样了。”胡歌坏笑着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月内我们坐在一起进行的第二次采访了。上一次是在前不久的一场活动上,我们是那天最后一家约到采访的媒体,打过招呼后,他就自然而然地到靠在沙发上一堆厚厚的垫子里,说:“不介意我们这么聊吧?”那一瞬间,突然想起以前看过别人对他的一条评价:“如果你还没有迷上胡歌,是因为你没有见到他对你笑的样子。”很显然,我们见到了。而此时,他又一次坐在我们眼前,带着同样有“杀伤力”的笑容,乍一看上去,和在荧幕上见过的任何一个他所塑造的角色相差无几,都让人赏心悦目,或让人浮想联翩。但他一开口,又仿佛哪里不太一样。现在想来,或许区别就在于,谈笑间胡歌所分享的那些关于自己的生活与思绪的碎片,是比笑容更能打动人的、属于他的一部分闪光。
“万众瞩目?那纯属是运气好!”
2015年,一连几部热门剧呈现给观众的胡歌似乎很符合当下明星“走红”的模式——头条有他、热搜有他、电视频道里有他、视频网站也满满是他,就连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也少不了热议他在戏里戏外的人生。甚至在《琅琊榜》的大结局刚刚播出后,胡歌人气持续走高,百度指数峰值高达34万,成了同期热门明星中人气最旺的一位。但要说“走红”这件事,11年前的胡歌就已经体会到了什么是“一夜爆红”。
大二那年,胡歌为《仙剑奇侠传》中的某个角色试妆时,现场同去试镜的一个女孩好奇地问“你是来试李逍遥的吗?”当时,这个早在剧集之前就因为游戏而有着强大“粉丝”群的虚拟人物还不是初出茅庐的胡歌所能“奢望”的角色。不过,女孩随意的这一句倒是提醒了很多旁人,“帅、乐观、活泼,有一点油,有一点诚恳”这些李逍遥的形象胡歌身上好像一样也不差。甚至连“游戏之父”姚壮宪也在见到他后认定这就是“李逍遥”。就这样, 38 集电视剧播毕,这个年轻人的古装形象意料之中地深入人心。
但对于胡歌自己来说,与“李逍遥”之间的缘分却是一个“意外”。最初刚签到公司时,他的定位甚至是与古装戏完全绝缘的,“公司觉得我脸长,遇上那种需要剃光头形象的古装造型可能不太适合,所以我以前都是在‘古装黑名单’上的。”即便是现在提起来,胡歌依然会摆出一副可怜样“委屈”地回忆。
当然,对于游戏本身,胡歌早在拍戏之前就体验了好多年了。“巧的是,我觉得我性格里跟这个人(李逍遥)也有相似的地方。”他说。后来,作为嘉宾,有一次胡歌去大学校园里参加了一个上海电台DJ 的活动,当时整个学校都因为他的出现而沸腾了。面对着突如其来的关注,胡歌第一次意识到,原来红了就是这样。
后来胡歌不止一次地在不同场合表示过,自己能火,纯粹是运气好。“现在本来就是一个造星特别容易的时代。这和自身的努力必然有关,但是更多时候‘明星’这个角色是需要被‘制造’的。它的背后是一整个团队的策划、包装……可以说更多的是团队的心血。况且明星火的方式太多了。在一个娱乐大爆炸的时代,有各种各样的平台和各种各样的方式。”他很认真地告诉我们,“当然,如果仅仅是作为演员,情况就大不相同了。与‘人气’相比,作品才是演员最好的招牌。”
或许吧,如他所说,胡歌运气太好,但这依然掩盖不了他所付出的努力。那场牵动了太多人心的车祸之后,他写过一篇《照镜子》的自我记录:“镜子把一个感到迷茫、恐惧的男人丢到我面前,他满脸伤痕,浑身血垢。这个陌生的男人吃力地睁开双眼注视着我,他的脸上布满针线,就像刚从裁缝铺出来一样……”从那天开始,直到现在,没人会相信今天胡歌所获得的一切仅仅是靠简单的“运气”就能实现的。
康复后的胡歌带着他在休养期间写的书复出了,书里说:“车祸把我撞离了原本的轨道,让我能够以最真实的状态去寻找新的方向和动力。”现在,没人愿意一再回味意外带来的挫折,但大家喜闻乐见的是,胡歌的运气显然还是一如既往的好。不仅仅作为一位愈发耀眼的明星,更是作为一位成熟的演员。
“永远不会杀青的戏也很棒”
很多人说:“胡歌之后,再无江左梅郎。”《琅琊榜》里的梅长苏有一句台词是“既然我活了下来,就不会白白地活着”。诚然,这浴火重生的感悟和胡歌的经历有着重合之处,能让他更好地与角色融于一体。但其实胡歌塑造过的生动角色很多,而他作为演员的功课就是不断地研读剧本、发现角色,或者,有时也是发现自己。在胡歌看来,演员塑造的角色一定会有自己的影子在里面,这个是不可避免的。人本身就是一立体的,有各种各样的性格,只是说某一些性格占的比例会大一些,而另一面的性格比例比较小。但是演员要做的事情就是随时去调整这个比例,根据不同角色的需要。“那些能够为了一个角色而彻底颠覆自己的演员都是伟大的,但我现在还没有达到这个阶段,而且也很难做到。说来说去,我还是在演自己,每一面的自己。”一旦切换到自己的本体——“演员”模式,胡歌显然变得更认真了起来。
对待演戏这件事,胡歌向来都是认真的。甚至是痴狂的。
整个2013 年他都在演舞台剧,胡歌一直相信舞台有它的魅力,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的状态和在镜头前是不一样的。因为镜头前的表演演员能掌控的是部分,但是在舞台上掌控的却是全部。可即便是在镜头前,他也尽力在扩大着自己所能掌控的部分。
以前为了宣传新剧,制作方也会放出些幕后花絮辅助宣传,但凡拍到胡歌的画面,他几乎无一例外地在和周围的人讨论着剧本。提到拍片时的工作状态,胡歌毫不掩饰地说:“我是一个有很多想法的演员,而且我一直坚信观众们的智商可不是一两个演员能匹敌的,所以除了精益求精地琢磨细节,我也常常会和创作团队一起讨论我个人对角色的想法。”没错,平时段子不断的胡歌即便是在片场拍摄,也依然有着源源不断的点子。曾有粉丝在网上晒出过他的剧本,密密麻麻的是各种标注解读,连行军作战的粮草供应都详细记录在上。甚至还有他自己改编的台词。“但这些都是以沟通为前提。我非常尊重导演,如果大家意见不一样的话我会努力表达我的想法,但是最终导演不接受,我一定会选择妥协。因为导演是把控整体的,我的想法可能是单从我的角色塑造出发的,所以宗旨还是个体服从整体。”
或许正是这种“执着”与“妥协”之间的平衡,让很多和胡歌工作过的人都对他赞不绝口。就连我们这次完全不能和一部戏相提并论的平面拍摄,也因为胡歌的存在而毫不单调。当摄影师提出了拍摄要求后,胡歌总能第一时间进入“角色”,并且完全不用等工作人员指示就自顾自地“加戏”,如果摄影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他也毫不介意收敛起自己的“套路”,任由工作人员“摆布”。“在工作的时候,我觉得我算是一个适应能力比较强的人,哪怕我没有理解,但是导演要求了,我也尽力去做到。这有时是优点有时大概也不是。有一些演员比较执着,很少人能够让他改变,就连导演最终可能也要妥协。但我工作的时候还是把‘完成’放在首位的。我很担心因为自己的固执导致进度僵在那儿进行不下去了。完成是最重要的,至于“完成”的过程我相信可以有不同的方式。”胡歌说,自己在拍戏的时候如此,在面对任何其他的工作时也是如此。
凭借着去年的三部剧,胡歌前前后后揽下各种大大小小的奖项,今年6月更是捧回了白玉兰的奖杯,成为第一个80后白玉兰视帝。但身为处女座的他对自己的表演依然不满意:“老实讲,我现在并没有获得很多成绩,只是拍了几部戏,演了几个角色。靠这点经历我就能过一辈子吗?难道两个角色对一个演员来说就够了吗?我觉得还差得远。”不过,他说演戏是一直在往外掏东西,现在又该给自己充电了,所以要停一停,不然等开始新的拍摄发现掏不出东西的时候就来不及了。话虽如此,但胡歌一直没有停止在读大量的新剧本。“对于演员来说,遇到好的剧本和好的角色都是值得珍视的缘分,如果一直能遇到,就这样拍下去,永远不杀青也很棒。”胡歌说。与其欣然做一个光芒万丈的偶像明星,他果然还是对“演员”这个身份更显得心应手。
“比起被人认可,我更想被自己认可”
一直关注着胡歌的粉丝们最近一段时间都发觉了他的微博似乎被“商业活动”给承包了。其实作为一个地道的“文艺”青年,他从2009 年开始玩微博后,就把那里当成了一个相对自我的小平台,特别是前几年,时常都会发一些自己拍的照片和写的文字。用胡歌自己的话说,就是那时发的内容都很“矫情”。但随着网络的氛围和前几年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大家会拿着放大镜去看公众人物发的的每一个文字,甚至是标点。好的会被放大,坏的更会被放大,甚至是臆想出来。于是,胡歌也渐渐地变得谨慎起来。“现在只在相对更小的范围内记录自己的一些想法,就像拍照,对于我来说已经成为一种记录的习惯了。”
将幕后的生活与台前的工作逐渐剥离开,这对于粉丝来说可能不是件值得开心的事,但对于胡歌而言,能打造一片只属于自己的小世界却是一个奢侈的过程。说起来可能很多人一时无法理解——这大概也是胡歌在和我们聊起自己时的有所担心的——“现在的我已经不那么在意是否被外界认可,我是一个更希望得到自己认可的人,因为大部分的时候是别人认可我但是我自己并不认可自己。”这样的心情若不是胡歌自己说出来,可能谁也不会想到。毕竟今年几乎成了他的“代言年”,虽然新作还未公映,但人气高居不下,商业邀约也纷至沓来。如此名利双收的“盛况”难道还不足以成为胡歌自我认可的理由?
可能早几年问他这个问题,他还会聊起自己为了获得认可而做出的努力。比如,当时去演舞台剧也是出于想锻炼一下或者证明一下自己的能力,是想让更多的人看到胡歌的另一面。或者开始涉足商业合作也是为了向外界证明自己的商业价值。“其实,如果我今年选择拍戏,以目前的片酬来讲,一定比接代言要赚。”他又露出了那种带一点点坏的笑容说。所以,现在再面对这样的问题,他给的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也开始将关注点放在自我而非外界上:“我无法认可自己的地方细数起来还挺多的,比如说我的惰性,比如说我做很多事都是三分钟热度,其实我是一个有很多想法和人生规划的人。但是没有一件事是持续去实施的。”
“惰性”大概是胡歌谦虚的自我审视,但没有时间让他来潜心执行自我规划却是真的。虽然一直以来胡歌的事业都发展得很好,但在他看来,这些并非是自己规划出来的成果。“如果有足够的时间,我大概会去做个学生吧,学摄影,学心理学,在喜欢的不同的城市里学习不同的技能。”尽管眼下的工作安排还看不到头,但胡歌依然对心底那个只属于自己的世界充满向往和信心,“我太了解自己,这种憧憬和计划也算是一种强迫自己做出改变的方式。我已经三十多岁了,活了快一半,如果现在还不做出改变,以后的人生会是什么样子大概也能可想而知。所以不能老顺着自己走。”
现在,预期中的“长假”已经接近尾声,大家这才意识到,胡歌根本就没有如想象中那样“淡出”人们的视线。不过,你若问他打算什么时候回来开工?“我的假期还没开始呢!”——他大概会这样告诉你。不过所谓假期,也无非是他换一种方式继续和自己“较劲”吧。
胡歌的愿望不完全清单
Q:此时最想做什么事情?
A:睡觉。
Q:假期中做了哪些之前特别想做的事吗?
A:其实就很平常。对我来说最高兴的几件事就是看书、健身、看看电影、骑车。最近也接了不少代言。
Q:是不是就保持那种一个人很宅的状态?
A:基本上平时没事我都会宅在家里,偶尔和朋友出门去骑骑机车。甚至今年开始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和手机保持距离。不过这也导致有很多认识我的人表示不理解。我的微信未读信息最多的时候有两千多条。
Q:会不会想像普通人一样过过小日子?
A:当然啦,比如去电影院、逛大超市,我还挺喜欢推着车去采购的。不过目前不太可能实现。偶尔去国外玩的时候,我都会很享受去超市买菜的过程。
Q:理想中的假期就是这样吗?
A:不完全是。当然理想中的状态也不一定就是指假期。也不要说假期吧,我特别想要的生活状态有两种。一种就是有一个农场,然后养马、猫、狗;还有一种就是去不同的地方上学,不是为了文凭,完全是出于兴趣。比如说去英国待一阵子学个摄影,然后再去法国或其他一些地方学心理学。我觉得这个跟演戏是有关系的,演戏不就是要塑造人么嘛。
Q:你经历过那么多后,有没有什么特别想挑战的事情?
A:你是特指车祸吗?如果不是的话,其实我觉得到目前为止的生活都还挺顺的,事业上的转折就是2013年我任性去演舞台剧。不过,那虽然是我主观上想做出一些尝试和改变,但也不算是一种挑战。现在来讲,我最想学开飞机,还想骑摩托车横穿欧洲大陆、美洲大陆、澳洲……可能实现这些要花很久很久的时间,但我觉得有可能会实现吧。
Q:你以前说过想在27 岁完成结婚生子的目标,这个目标还在吗?
A:目标还在,虽然生理年龄已经过了27 岁,但心理年龄还在,不急。
Q:接下来在工作方面有什么计划?
A:如果有好的机会的话,我想尝试一下电影。大银幕是演员的梦想之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