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从此刻开始


生活中,我们很佩服那些自律性很强的人,也处处可见随时立flag的:  每天早起跑步; 每天阅读一小时; 绝不拖延;坚持减肥,坚持做这样,做那样。可是坚持不了几天,就败下阵来,然后开始感叹,改变怎么这么难啊?就是那种感觉:道理我都懂,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看了陈海贤老师的《了不起的我》第一章,让我内心很受触动。知道了很多无法坚持下去的行为背后的原因。

      一  改变的起点,就是拿回选择的控制权,每个人对改变都有选择权,哪怕你告诉自己“我没有选择”,也是一种选择。改变需要我们承担起对自己的责任,看清自己作出的选择,需要勇气,还需要自省。

    二  改变的本质,其实就是创造新经验,并通过强化用新经验代替旧经验。创造新经验需要通过新的行为,获得新的反馈,新的强化,并切身体验到它。让我们用期待的好处代替经验的好处。

三  改变需要我们摆脱旧经验,旧经验根深蒂固,这就需要我们走出自己的心理舒适区。心理舒适区不一定意味着舒适,也不一定意味着熟悉的环境,而是我们熟悉的应对环境的固有方式,只有改变应对方式,改变应对方式带来的控制感,是这个控制感让我们难以改变,这也是我们在行为上难以摆脱旧经验,接纳新经验的最关键的原因。

    四  改变四部曲:

      (1)  看见内心的假设,认真而诚实地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A  那些跟目标相反的行为,能带来的好处是什么? B 如果做不一样的行为,最担心别人会怎么对我们?  C  为什么阻碍改变的行为带来的好处是必需的? 如果没有这些好处,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  认真回答了这三个问题,就能知道内心深处阻碍改变的假设是什么?我们要学会审视我们内心深处的假设并让错误的假设坍塌。

    (2)  小步子原理: 迈出改变的第一步。在改变的路上迈出小小的一步,获得一个小小的成功。通过不断获得小的成功来积累经验的好处,从而为下一步行动提供心理动力。小步子原理不是一个让我们获得最终成功的策略,而是让我们有所行动的策略。它的重点不是结果,而是此时此地的行动,它的核心其实就是:努力控制你所能控制的,并接纳你不能控制的事情。

    (3)  培养环境场:让新行为变成新习惯。“场”并不玄虚,它就是一个人在一个空间里做事的习惯,比如在图书馆,自习室或者写字间,我们自然就会学习,而在家 宿舍,自然就会想休息,这就是"场"的力量。

    (4)  改变最重要的动力,情感触动。 改变需要情感的触动,没有情感认同,就不会有改变发生。

      我们习惯的方式是用恐惧,焦虑来促成改变,因为焦虑和恐惧的力量最强大,最容易被激发和控制。每次面临改变,我们都会自动分裂成两个自我: 一个上进的正义的自我,一个是堕落的邪恶的自我。上进的自我总是责备堕落的自我,而堕落的自我经常感到无地自容,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由此就产生了焦虑和内疚,而很多我们想改变的习惯就是为了应对焦虑和压力而产生的。这样就形成了放纵-自责-更放纵的恶性循环。

    真正的问题不在于要不要对自己提高要求,而在于高要求的背后,究竟是你对自己的厌恶,还是爱和期待。只有爱才能驱动自己的改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