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永远17岁,永远有人17岁。
饶雪漫的这句话以及她笔下的故事伴随我们走过了懵懂心悸的十六七岁,当时读来觉得有理,现在想起来,有点人生如梦的感觉。 同样的故事年年上演,人却换了一批有一批。
今天无意间看到了小妹的文字,关于青春与爱,关于他和距离,短短的故事里字字含情,淡淡的忧伤跃然纸上。说起来很俗套的剧情,坐在前排的男孩,白色衬衣散发出淡淡的洗衣粉味道,喜欢弹她的额头,叫他小傻瓜,无意间流露的关心,没有说出口的爱以及最后的各奔东西。在结尾,她写到:是时候该忘记了。这小小的心思和浓浓的眷恋是永远不会对熟悉的人说出的吧,就是笃定我写在这里,你看不到,或者看到了也猜不透。
相似的开始,重复的情节,一模一样的结局。俗套又如何,期间的真情一分不少。
住在心底的那个少年,即使长达6年没有联系,想起来时,开心和伤痛一点没有变轻。无数次幻想着重逢,在办公室里,在路上,在餐厅,在景区,看到相似的身影,都忍不住跟上去看看,终究不是你。对哦,现在的你应该已经不是从前的样子了吧。
记得那年夏天格外燥热,高三的教室里格外紧张。 那一次回眸,在茫茫人海遇见了你,很快我们成了同桌,直到最后。也正因为此,那首同桌的你,我唱了整整五年,也被朋友笑话了五年。
我相信一见钟情,但终究没抵住朝夕相处的暗生情愫。
你不高不富不帅,不是天才级学霸也不是前呼后拥的街头老大,只是一个普通的阳光少年,喜欢打球,略有叛逆。我不白不富不美,不是长腿校花也不是流落民间的公主,只是万千女学生中的一个,还算上进罢了,喜欢历史,表面乖巧。
感情就像是水滴石穿,起初不以为意,随着时间的积累渐渐渗透,最终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开始关注关于他的小八卦,开始在朋友面前替他辩护,关注他喜欢的点点滴滴。路过操场时,驻足寻找那个身影,看他漂亮的篮下截球。换座位前会有隐隐的不安,听他说“天涯海角”时会有点小小的甜蜜和欣喜。
为了尽快完成课业开始复习,那一年的新书发的很早。女孩子们都会给书包上漂亮的外衣,在扉页上签下名字。而我的书上基本上都被签上了他的大名,一点都不潇洒,难看极了。当时愠怒至极,恨不得揍他一顿。那一套书至今还躺在书柜里,崭新如初。
临别时的那一次聚餐,不会喝酒的我天真的以为 何以就忧 唯有杜康,一边喝酒一边胡说八道。第一杯致我们的青春,第二杯忘掉高考,第三杯 亲爱的 少喝一点,最后你夺过我手里的酒杯一饮而尽,这是最后一杯。后来在大学里,每次聚餐都会想到这一幕,都会怀念那个少年,酒杯举在手里,多希望身边有你,想着你的眼神放下酒杯,渐渐学会了保护自己的身体,滴酒不沾。
那次过后,我们极少联系。我在胶东半岛,你也在相似的沿海城市,在地图上不过几厘米的距离,终究还是分隔两地吧。我从未踏足你的城市,你也不会关注我的城市。 过年的时候,鼓起勇气打电话给你,电话里是急促的声音,刚打完球在回家的路上,不过道一句:“过年好” 仅此而已。
再次见面是一年之后,你已经不是曾经的你,也不会是我心底的你。一年的牵绊在那一刻瞬间瓦解,是时候放下了。
的确再无相见,也不必再见,不是不想见,而是不敢见,因为少年已不在。思念犹在,告诉自己也许只是对自己青春的缅怀。
回到校园,曾经的一切历历在目,一个熟悉的身影一闪而过,像极了从前的某某某。操场上,男孩专注地盯着伙伴手里的篮球,点地、轻跳、舒展、扬臂,一个漂亮的篮下截球。操场边,女孩子们尖叫,驻足。
故事依旧,只是主角不再是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