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繁琐,让很多父母在面对孩子的时候失去耐心,但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父母完善自己的过程!”
晚饭后,正读书。突然来一电话:老师,孩子给我讲条件,不让看手机就不写作业。我也不管了,不写就不写了。来,让他接电话…
几秒钟后,我还没有听到孩子的声音,电话那头就挂了——估计是孩子一拿到手机就气呼呼地给挂了。
其实这孩子在学校表现挺好的,进班成绩还是前几名。怎么一回家、一放假,就成“魔 ”变“怪”了呢?
这位家长当着孩子的面给我打“告状电话”,情绪极大、怨气极深,这是来解决问题的,还是来“泄愤”的?
恐怕解决不了问题,还会让孩子直接把老师也摆在了“对立面”——家长已经告状了,老师肯定是要来批评我了。
在这里,我想给假期里总与孩子吵架、冷战的父母们分享几个建议:
一、做孩子的伯乐,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如果你发现不了,或者你直接说“孩子没有闪光点”,那你就是“有最大错误”的人!一个连自己孩子的闪光点都发现不了的父母,不知道这父母的眼睛能多缺少“美的发现”,也不知道这孩子的幸福感能有多低?温馨提示:当你脑海里全是孩子缺点的时候,你其实是极不理智的,是极需要学习和反思的。
多赞美孩子吧,特别是在众人面前、在他在乎的人面前!一味指责和批评孩子,只会恶化你和孩子的关系,只会让孩子更加远离你。
二、言传身教,让自己成为孩子的榜样。
很多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却要求孩子做到,太过苛求,更不能让孩子信服。你总控制不住情绪,却妄想孩子可以温文儒雅?你总是“手不释机”,却渴望孩子“手不释卷”。正因为我们是父母,我们才要努力让自己先成为——你渴望孩子成为的模样!
三、平等交往,不用父母的名号压迫孩子。
对待孩子要有耐心,要知道孩子真实的想法,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强迫孩子 。不要总想着“孩子必须听父母的”,如果父母只是为了让孩子“降服”于我们,那其实大可不必。哪里有压迫,哪里就会有反抗。太强势的父母,只会让孩子更叛逆。把孩子当同龄的朋友,平等交往,耐心沟通吧。
四、父母合力,让家庭更温馨、更有学习氛围。
这个假期,作为家长,你是如何计划的呢?
出游?聚餐…有没有想过每天读一会书呢?如果假期总是“在路上”、“在车上”、“在餐桌上”,那孩子不能静心作业、读书,就不奇怪了。
关于孩子的假期或作业,父母应多沟通,多“撑台”,达成统一战线,互相支持、共同推进。
五、学会反思,孩子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
我们常说,“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土壤”,孩子“枝叶”“花朵”“果实”的呈现,都离不开土壤的“营养供给”。任何问题的产生,“营养供给者”——父母,都应该先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孩子开学就“乖”,放假就“怪”的家长朋友,特别需要反思。
六、控制情绪,不把坏情绪传染给孩子、给他人。
生气时,记得按下“暂停键”——不做任何事情、不说任何话!深呼吸、转几圈,三五分钟后重新梳理、处理。
作为家长朋友,最忌讳带着情绪、当着孩子面,给老师打“告状电话”。每个孩子都渴望把最好的一面留给自己的老师,即使哪里确实不好,也希望能在老师那里重新树立“美好”。而这种当着面的“告状式”的电话,就是一场悲剧——把“美好”撕毁给人看——给孩子最在乎的人看。孩子接下来是不是很可能“破罐子破摔”?是不是很可能断了努力在老师那里树立美好形象的念想?
最后,还特别想告诉家长朋友:与孩子一起成长,才是家庭教育最美丽的风景,才是父母最美好的人生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