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语言暴力中的我们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当你作为行人走在斑马线上准备过马路时,看到没有车辆给你让行,你心里可能会抱怨一句,怎么没有车在斑马线上停一下,礼让行人,这些人司机的交通法规都白学了吗?
假如有一天你开着车成了司机,看到前方斑马线上站着行人准备过马路,你想着这个行人怎么偏偏在我路过斑马线时他站在那里,如果此刻车速正在保持稳定,踩刹车停下来必然费时又费油,你会想让行人再等一等吧,等一会儿后面没车了他再过马路。
我们对陌生人往往习惯给予道德评价,我们对熟悉的人做出一些和我们认知不吻合的事情,也会给予道德评价。比如,你总是欺负我;你又死哪儿去了才回家;你不尊重我;你不关心我;你又去哪儿喝成这个德行······
我的闺蜜晶晶,最近一地鸡毛的琐碎生活把她折腾的精疲力尽。恩爱的夫妻俩结婚后很快有了宝宝,晶晶在家带孩子,做着贤妻良母。现在孩子一岁多了,老公辛苦的上班一整天,晚上下班回家后吃晶晶现成做好的晚饭,小日子经营的幸福温馨。可是,孩子不愿意找爸爸,一直黏着妈妈,不让妈妈做家务,只要妈妈陪着玩儿。晶晶和老公沟通无果,老公觉得晶晶太矫情,总是抱怨孩子不找爸爸,既然自己带不了孩子,就把婆婆叫来带,由于育儿理念不同,婆媳关系也很紧张。
晶晶只是需要得到老公在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可老公不愿意坐下来慢慢沟通,无助的她失声痛哭。需求没有准确的表达出来,两个人都被情绪控制着,也不会有效沟通。
我们习惯了保持矜持,很难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尤其是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当我读完《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后,发现练习准备表达自己的感受非常艰难,需要慢慢长期的练习。因为我们的生长环境和每天与人的对话交流都充满了语言暴力。
我们固执地认为亲近的人理所当然满足我们说出口的需求,甚至我们不需要说出口对方就能够心领神会。这种情况存在于亲密关系、亲子关系、职场等等所有关系中都普遍存在。
语言暴力是在没有耐心、没有包容和爱的情况下说出的话,尤其是最亲近的人,我们习惯在最亲近的人面前口无遮拦,出口伤人。
好好说话,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