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在无意间撞见别人家关于孩子的问题。我知道一个结果的呈现,必然有其成因,孩子是一张白纸,这部分原因只能是父母的原因。当然也许我也没有例外。
不自觉的批评孩子,不要这样,不要那样,你怎么这么那个呀…云云,也许曾经我也这样告诉我的孩子,但至少此刻,我实在看不下去这样对孩子喋喋不休的父母~
坊间有句老话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见过身边不少家庭从关系不和谐的老人,到焦虑的父母,和一个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每一个看似自由的人,其实都在无所不在的牢笼里。
童年的体验对一个人来说,足以贯穿整个人生的基调,幼时的每一种体验,有形的或无形的,都是将来的养分来源,父母给孩子什么样的童年,他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这个道理无一例外在任何人身上都能够清晰地看到。
孩子在家庭中受到的忽略程度越高,他的人生就越灰暗,能量不被看见,生能量就变成了死(负)能量,生命变得干瘪无力。一个孩子在生活中受到的关注度越高,生命力就越强,越自信。人越长大越能体会自信心对一个人的重要性,也就是对自我的接受和认可,这来源于童年所习惯的情感经历,童年的体验会让一个人的一生都是围绕着童年的感受基调去生活,和创造的。
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缔造者,不仅是给了孩子生命,还给了他们人生的锚钉方向,如果孩子是翱翔的风筝,父母就是那根牵扯着他们的线,线的长短决定着风筝能够飞行的高度,,做为父母,没有任何理由逃避对孩子的责任,小到他们今天有没有因为抓了一把沙子而开心,因为发现一个蜗牛而感到新奇,大到今天有没有受到责备留下阴影,有没有得到大人们的正确反馈,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地组合成他们的童年,一点一滴地形成他们的人生基调,,,好的时候父母可以是他们的朋友一起坐在地上哈哈大笑,遇到问题,耐心的同时温柔而坚定保持原则,我们都在宣扬高质量的陪伴,即使做不到极致,至少每天要提醒自己去做,尤其遇到问题的时候。
尽管生活中更多的是琐碎,我仍坚信在情感上一定是以孩子为中心,让孩子心中永驻爸爸妈妈的爱,当有一天他面对外面的世界,不管在何种逆境当中,他的内心都是有力量的人。一个人健康的的自信、自尊、都是来自这分力量——就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