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想,人这一生,什么是最重要的。
我们为了所谓的梦想,可以付出怎样的代价?
万里江山与如花美眷,孰重?
显名厚利与骨肉亲情,孰重?
倘若非得选择,必定非常残酷。
然而选择常常无法避免。
2000多年前,一场历经数十年的惨烈事件,
用最极端的方式,上演了一幕悲剧。
春秋前期,齐国。
齐桓公死了。
死得寂寞苍凉。
四周空无一人。
他奄奄一息的时候,
他的宠臣易牙,为了帮他的公子无诡夺位,把所有的宫女侍卫都赶跑了,封锁了宫殿。
这自然是想封锁齐桓公死亡的消息。
只待他咽气,易牙便可以立即将无诡接进宫来即位。
而等太子或其他公子得到消息,木已成舟。
——然而还是事与愿违。
桓公死了。
其他的公子也得到了消息。
悲剧就这样发生了。
五个兄弟各率兵马冲了进来,他们打起来了。
他们打得不可开交。
一个个士兵的喉咙被洞穿,心脏被射穿,头颅被砍下。
每一个公子都血红着眼睛,恶狠狠地搜索着自己的兄弟们站立的位置,命令自己的士兵将箭射过去,将矛掷过去,结成方阵碾压过去。
每一个公子,都想杀了其他四个兄弟。
他们全然不顾,本应即位的是他们的另一个兄弟:太子昭。
他们也全然不顾,父亲尸骨未寒,仍然僵硬在床上。
他们就这样打打杀杀了六十七日,父亲的尸身一直躺在床上,睁着大大的眼睛,看着门外仇人般相攻相杀的儿子们。
他的尸身,早已布满尸虫。
满地蠕动的尸虫也是从他身子里衍生,如同他的儿子。
如同他的儿子一般恶心。
终于还是无诡胜了,登上了君位。
那个本应成为齐君的太子昭,逃到了宋国——他的父亲生前曾经交待宋襄公,照顾好自己的太子。
我想,太子和五公子,儿时一定也很天真可爱,他们甚而还有可能是玩伴。
或者,一起读过书,或者一起骑过马。
我想,太子和五公子,儿时一定也曾经孺慕过自己的父亲。
那个威严的父亲,他难得的表扬,他大手的抚触,都曾经使儿子们如沐暖阳。
这些泛黄的时光,都已被欲望之火付之一炬。
有没有谁想过,或者又有谁知晓,
那些曾经的单纯与美好,什么时候,又是被谁遗忘在岁月的深处?
父亲终于入敛了。
然而未及下葬,无诡竟然死了。
他当了三个月的齐君,竟然死了。
因为宋襄公带着太子昭打过来了。
那时的宋国还算大国,那时的齐国却乱成一团。
于是,“齐人恐,杀其君无诡”。
太子昭回来了。
然而齐国还有四个公子,他们不甘心,他们还要夺君位。
他们,又把刚刚回国的太子赶跑了。
于是宋军又来了,又是一场战争。
四公子败了。
这一次,太子昭终于登上了本应属于自己的齐国君位。
是为齐孝公。
齐孝公坐了十年君位死了。
然后他的儿子也死了。
他的儿子是被杀死的,被他的叔叔杀死的。
这个叔叔名字叫潘,十年之前抢君位的五公子之一。
他让齐桓公的另一个宠臣开方,杀死了孝公的儿子,自己的侄子。
事隔十年,终于登上了君位。
是为齐昭公。
十九年后他死了。
他的儿子姜舍立为齐君。
然而,姜舍没有威信。
因为他的妈妈不受宠,子因母贱。
《史记》说:“舍之母无宠于昭公,国人莫畏。”
《史记》还说他:“孤弱。”
这样一个弱弱的小孩,如何能扛得住偌大的齐国?
何况,当年抢君位的五公子,还剩三个!
他们一直躲在阴暗里,择人而噬。
五公子之一,昭公的弟弟:商人。
此人始终因为没有抢到君位而耿耿于怀。
他干脆潜下来,装作礼贤下士的样子,装作慈爱百姓的样子。
多年来,暗中结交了许多贤士,齐国百姓也很喜欢他。
这样阴沉的商人,面对孤弱的侄儿,
他认为,机会又来了。
于是,趁姜舍给父亲昭公上坟的机会,
商人就在哥哥的墓前,杀了哥哥的儿子。
昭公是五月份死的,他的儿子七月份死的。
商人如愿当上了齐君,踏过他的哥哥墓前侄儿的血泊,登上了宝座。
是为齐懿公。
商人终于成为齐懿公后,再无顾忌,本性暴露无遗。
他开始作死了。
懿公为公子时,曾与一个叫丙戎的人的父亲一起打猎。打完后,分配猎物起了争执。
这本来是一件小事儿,然而懿公记仇了。
当他成为懿公时,丙戎的父亲已经死了。
或许,一个压抑太久的人,心理之扭曲阴暗非常人所能理解。
不过是争猎的小事,他居然将人家的坟墓扒开,将尸体的脚给砍断了解恨。
之后,他居然让丙戎给自己当车夫,时时跟在身边。
这是一个过于匪夷所思的举动。
更匪夷所思的还在后头。
一个叫阎职的人,妻子长得十分漂亮。
懿公毫不客气将其抢入后宫。
然后——
让阎职当他的骖乘。
所谓骖乘,即古代一车三人,真正坐车的人在左边,赶车的人在中间,负责护卫的人在右边。
这个右边的护卫,便叫骖乘。
好了,现在齐懿公每次出行,自己在左边,中间是一个父亲坟墓被他扒了的人,右边是一个老婆被他抢了的人。
这是一辆多么怪异的车!
终于出事了。
那一天,懿公出游。
丙戎和阎职工作完了,一起桑拿沐浴。
两人开始开对方的玩笑。
阎职笑骂丙戎:“断足子。”
丙戎也毫不客气回劲:“夺妻者。”
然后二人都愣住了,一股强烈的羞辱感自丹田窜到天灵盖,压抑了许久的怨气终于爆发。
于是二人合谋,趁懿公去竹林游玩时,将懿公杀死在马车上。
懿公作死了。
懿公死后,他的儿子却没有办法继承君位。
因为:“懿公之立,骄,民不附。”
不再“附爱百姓”了,百姓也不再“悦”他了。
齐人废了他的儿子,将公子元从卫国迎回来即位。
公子元,也是原来争位的五公子之一,后来躲到卫国去了。
这便是齐惠公。
自此,历史上著名的“五子争立”事件,才算完结。
争立的五子分别是公子无诡、公子潘、公子商人、公子元、公子雍。
加上齐桓公的太子昭,其实是六子争立。
这个事件历时三十五年。
因抢君位被杀死的人计有无诡、齐孝公的儿子、齐昭公的儿子三人。
齐桓公有十多个儿子,一半的儿子选择了君位放弃了骨肉之情。
另一半的儿子呢?
是因为没有实力?是因为没有胆量?是因为没有野心?
还是因为确实不愿伤了一家人的和气?
历史没有记载,我们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