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般的认知中,我们一向认为不要与三观不同的人做朋友。特别是在找人生伴侣的时候,三观不合,直接过滤。前几天看了王烁老师专栏的一篇文章《共识:不要追求合三观》,从根本上刷新了旧有的认知。
他引用了心理学家海德在《正义之心》中的观点,三观形成之路:
[if !supportLists]1) [endif]基因打初稿
基因造就了两类人的不同大脑特征,将他们区别开来。一类人在面对新鲜、变化、多元的事情时感受到快乐,另一类人则感受到危险。前者拥抱改变,后者警惕改变。放到政界,就是左派和右派之别。
[if !supportLists]2) [endif]特征引领道路
当人慢慢长大,虽然不知道自己的三观已被基因打下了初稿,但初稿会引领至相应的道路。不同的初稿引领到不同的道路,通向不同的人生经历。你选择环境,环境反过来选择你,在你与环境的共同进化中,初稿修改,强化,升级。
[if !supportLists]3) [endif]人生叙事
当长大成人,走过的道路已经将你带到了社会的不同位置,三观定型。在青少年时期形成自我意识,即“我是谁”。之后通过对自己人生叙事的想象,找到了归属感与使命感,融汇成了自我认同,即“我是谁,我支持什么,我反对什么”。
以上三步合起来,先天特征与人生经历相互适应,彼此强化,基因适应环境,环境选择基因,最终水乳交融出现了三观。改三观,不仅是改看法而已,而是改变自我认同,得从灵魂深处爆发革命,摆脱基因的先天塑造,把初稿推倒重来。
三观因为是从基因层面开始的塑造,就决定了从基本面上的不可统一性,看老天的安排;有些人有幸从小一起生活然后上学,其有非常相同的成长环境即特征道路,在长大成人后也往往可以有相近的三观,但本质上还是会有不同;在走上社会,碰到的大多数人发现三观不同,那是完全正常的社会现场,若偶尔碰到个三观相似,投缘的人,那是放眼宇宙中的小概率,一定要好好珍惜。若扬言一定要和三观一致的人做朋友,那是矫情造作,恐怕是会孤独到老了,或者碰到那是你撞上了大运。
因为三观从本质上没有好坏,对错,都是个人自我认知。虽然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三观比较正,别人的三算有瑕疵和bug,修改过来就好了,就可以好好做朋友。但是回到开头看看可能吗?可能改造别人的基因吗?
有些聚会场合,碰到与自己观点极为相近的人会感觉找到了人生知己,非常兴奋。可是又反思回去看看,我们不过是因为听到了自己的观点被人认同而开心吗?可万一此观点本身就有失偏颇,你的被认同的自我不就是向更倾斜的方向偏一点了吗?
若能接受不同,试着和三观不同的人做朋友,从不同的角度看到问题,也不失为一种警惕和面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