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回老家,从乡下带来了不少竹笋,也分了一些给我们。乡下的绿色食品果然是不一样,味道可比街上卖的好得多了。鲜甜,脆嫩,有一股自然的清香味道。吃起来仿佛让人回到了那些在故乡度过的美好岁月。
故乡的竹子一年四季都是翠绿的,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片动人的风景。从小我就是喜欢竹子的,虽然那时还不懂得竹子的风骨,不知道它所蕴含的雅致,只是觉得竹子是那么地优美,竹林里是那么地清爽干净,就连风吹竹叶沙沙响那声音都是非常地美妙动人。
故乡的竹子有好几个种类。人们种在村子旁边的多数是麻竹和丹竹,山上野生的有簕竹和一种我叫不出名字的姑且称之为野竹吧!不同的竹子形态不一样,作用也是各不相同的。
麻竹是最壮的一种竹子,大的有成人的胳膊腿那么大。长得也高,能有好几层楼高呢,不过正因为太大太高,它一般很少挺得直腰,总是弓着背,竹梢弯弯的,随着风一摇一摆。它就像一个负担过重的中年人,肩上的担子很沉很沉,但是它绝对没有那么轻易被压垮。
麻竹的竹笋是非常受欢迎的。和书上说的春笋不太一样,故乡的麻竹笋是属于夏天的。尤其是在每一年的暑假,大大小小的麻竹笋在几场大雨后,就冷不丁地从地里冒出来迅速长高,大约长到五六十厘米高的时候,就得把它砍下来了,要不就得长老了,啃不动,只好任由它继续长到十几米高变成一根大竹子了。
砍下来的麻竹笋不是全部都可以吃的。得先把它的外壳一层层剥掉,直到露出包裹在竹壳里白白的肉。竹笋的上半截一般比较嫩,可以切成片或者丝放在锅里焯一遍水,再用清水泡上一夜,去掉苦味,就可以用来炒肉了。苏东坡曾说竹笋炒肉是让人既不会俗也不会瘦的美味,确实如此。
竹笋的下半截一般比较老一点,直接炒着吃并不是很美味。但是用来腌制酸笋却是极好不过。手巧的女人们用干净的刀把竹笋切片或者切丝,用清水泡上一夜去掉苦味,再把竹笋放进坛子里,加上一点点盐,把坛子密封,大约过个十天半个月,坛子里的竹笋就变酸了。这个过程最重要的是千万不能沾上一点点油,要不竹笋就会腐烂,酸笋就做不成了。做成了的酸笋不沾油的话,吃上一年也不会变坏。平时煮汤煮粉焖肉,放上一点酸笋,味道太鲜美了,而且还开胃。大人小孩都爱。当然胃酸过多或者体质虚弱的人不宜多吃。
麻竹除了给我们贡献它的鲜嫩的竹笋,其实全身都是宝。记得小的时候,故乡家家户户的人几乎都会做编织,不管是藤编还是竹编,竹子都是必不可少的。乡下人日常用的簸箕,箩筐,扁担,哪一样不是竹子做的?
记得爷爷的手特别地巧,他不仅会编织大大的箩筐装谷子装豆子用,还会编各种各样小的物件,形态各异,有方形的,有圆形的,椭圆形的,甚至有六角形的。我们小时候装玩具(这些玩具可能就是一些木头、钉子之类的东西,不是真正的玩具。)的筐子,还有睡觉的摇篮,都是爷爷纯手工制作的。甚至我们去买盐,也是装在一个竹编的小篮子里。只可惜,爷爷去世多年,我们也搬了几回家,他当年编织的东西竟然一样也没留下了。随便哪一样不是一件工艺品啊!
孩提时候玩得最多的是麻竹的竹壳。那个竹壳怎么玩呢?麻竹每长高一节,就会自然脱落一片竹壳,竹壳外面有一层细细的绒毛,如果不小心摸了竹壳又去摸皮肤,那可痒了。我们到竹林里捡上几个没有被风刮破也没有被其它东西划破的竹壳,小心地用烂毛巾把它的绒毛擦掉,就拿到隔壁的陈奶奶家。陈奶奶是个残疾人,却会给我们做漂亮又实用的竹壳铲斗。她把竹壳尖而小的那一边剪掉,再用剪子从小的那边中间剪大约四五厘米,然后把它对折缝起来,再把边缘修剪一下,一个漂亮的竹壳铲斗就做好了。
小孩子拿着竹壳铲斗可以做什么?除了铲沙子泥巴,最主要的是干净的竹壳铲斗是可以拿来帮别人的忙。那时候的孩子都很勤快,不用大人们赶着也会帮忙干活。夏天是收获的季节,收获的谷子,花生,玉米,黄豆,芝麻,全都在街道上晒着。可是六月的天孩儿的脸,刚才还艳阳高照,过了几分钟就可能乌云密布,一场急雨过后,又是火辣辣的太阳了。每年这时候,哪家没有过一天收收晒晒的经历呢?不管哪一家晒东西,在手忙脚乱地收东西的时候,男女老幼都会自动帮忙的。这时候,孩子们的铲斗就能发挥作用了。大人们用大的竹铲斗,孩子们用小的竹壳铲斗,哪一次不能赶在下雨前把东西收拾好呢?
麻竹是那么地有用,和故乡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丹竹,它的形态和它的名字一样的美。它没有麻竹那么高大,也没有麻竹那么粗壮。它就像一个窈窕淑女,时时摆弄着它那诱人的腰肢。而且它的叶子也特别翠绿,颜色更加清新。绿色的竹竿上还蒙着一层淡淡的白,更加增添了它的诗意。
我对丹竹最深的印象是丹竹心,就是竹叶还没展开的时候,像一根根细细的针蜷缩着。轻轻一拔,就可以把它拔出来。记得小的时候,上火了,大人们都是拔几根丹竹心,煮水给小孩子喝,据说是可以治肺热咳嗽的。丹竹心煮的水有一点淡淡的清香,也有一点淡淡的苦味,不过加上一点点冰糖,那味道就好多了。
至于簕竹,身上长满了刺,孩子们可不喜欢玩。而且大人们吓唬小孩子总是说你不听话,哪天我去砍一根簕竹鞭子回来,一抽一把肉。小孩子们似乎被吓得全都变得乖乖的了。所以,被用麻竹鞭子或者丹竹鞭子抽打的孩子不少,用簕竹鞭子打的却从没听说过。
山上长的野竹比丹竹还纤细,即使是小孩,拿着一把轻便的刀,也几乎可以一刀把它砍断。平时,它也就可以晒干了用来烧烧火,或者围围园子,如果愿意用它来搭建一间小屋,也未尝不可。
不过它的竹笋,又是另一种美味。据说新鲜的山竹笋是不好吃的。山上的瑶族人把它们砍下来切成一筒一筒,同样的焯过水,再泡水。然后用竹篾串起来,一串串挂起来,经过风干,经过秋霜,它的味道就不一样了。过年的时候把它泡软了,撕成一条条,放油炒,真是美妙无比。可惜,现在的野竹越来越少,懂得吃的人越来越多。这野竹笋干的价格飙升得厉害,我已经很多年没得吃过了。
不管是哪一种竹子,它的翠绿总是四季不变的风景。故乡的竹子一节节的长高长大,就像故乡的小孩一年年的长高长大。故乡的竹子长高长大也不会离开故乡,除非它化身为竹制的工艺品。而故乡的孩子长高长大了,却一个个张开有力的翅膀,向更高更远的地方飞去!当他们飞越千山万水,当他们在异乡看见那一抹熟悉的翠绿,他们才会想起,那个叫故乡的地方,也有一抹翠绿,而那一抹翠绿中,藏着许多温馨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