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
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翠翘。
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
欲诉幽怀,转过回栏叩玉钗。
—— 《减字木兰花》纳兰容若
容若的词,永远都是那么的忧伤并美丽着。隔着深深的宫门,看见了心上人儿,想要开口低唤,又恐被人听见。想要一诉离愁,却不能相互依偎,只能遥遥相望,只能拔下玉钗在回阑轻叩。你在这里,我在这里,就这样,千言万语,只化作一缕青烟、钗头脆响、眉眼无声,便是永远……
一个女子满目的忧伤和情愁,在佩环的摇曳里,在步摇的婀娜里,唯留一地叹息。我想,容若定无数次在自己的梦里,听见表妹头饰发出的声响,看见步摇渐渐远离自己的视线,时间就定格在那个女子充满忧伤的背影。
多少美好的事物,都经不住时间的变迁,有的化成尘,有的缩成影,有的再次突破时间的约束,介入当下的生活。
我一直喜欢带一点沧桑古旧的物件,总是被它的神秘所吸引,忘不了它的精致和优雅的古典气息,透出岁月洗礼之后的宁静,沁透着历史印痕的斑驳。 每一件老物也让逝去的时光变得流光溢彩, 承载着亘古不变的魅力,静述岁月的沧海桑田。
女人大都是喜欢饰品的。按照中国的传统,男婚女嫁是要给女方购买三金视为大事(在我们那个时代是这样,现在就不知道咯),如果条件好的话,可以多买点。看过很夸张的一些图片,某个地方老板嫁女,从脖子到腰,从手臂到脚踝,密密麻麻的戴满了金制品,金灿灿的,只差做个黄金的衣服来包裹全身了,我就纳闷,那不沉吗?再多的嫁妆,能保证一生的幸福吗?幸福不幸福,不是在于物质的多少吧?
说也惭愧,步入中年,没有一件金质的饰品,结婚没有,现在依旧没有,不是太喜欢金光闪闪霸气外露的饰品,另一种原因也是结婚时囊中羞涩没有购买,现在更不喜欢了。拥有的饰物也仅仅是一只玉镯和一个玉挂坠罢了。那只玉镯,是我的珍爱,跟了我很多年。在碎的那一刻,心猛地疼了一下,刹那间恍惚,才过来劲。记得看过一段文字,说随身携带的玉如果碎的话,它是在帮你挡灾呢。想于此,便释然。很好的一个镯子被我的不小心给摔成两半,蛮可惜的。一个大哥给我讲可以用金镶嵌,但怕金的俗气会沾染了玉的纯净,也就作罢,进入抽屉,留个念想。
对簪子也是情有独钟,觉得它是女人最标志的物件。女人有了它,便自多了几分妩媚和优雅。在景洪,逛夜市,有不少民族特色的物品,很是喜爱,其中就有仿古的簪子,忍不住买了两支,孔雀蓝映衬着黑色的头发,像古人一样挽个发髻,也是别有一番味道吧!有时候就想,为什么古代人爱戴簪子,头上还有那么多的配饰呢?一定与社会环境有关系。有了簪子和头饰,你得风情万种,谨慎翼翼,一行一坐,小心万分,温柔相对,不能像现在的女汉子那样,任何事情都要雷厉风行,如果簪子在头的话,会掉的呢。
我想,每一件饰品的背后,都在诉说着她的主人的宁静娴熟,独有的风情万种,呢喃细语着将一个个故事娓娓道来。
那些存在了百十年的老物件,不知看过多少云烟,经历多少轮回,在它们沧桑的岁月里又有多少次,转过回栏叩玉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