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洪霖。漫谈,慢慢谈。
上回说道,杨志不辞而别。
十四个人想出一条计策,那就是把所有责任推到他身上。即使以后杨志说出实情,也不会有人相信,杨志这回彻底滑向了深渊。
看看杨志走去哪里,遇到什么人,什么事?
看下面一段原文。
且说杨志提着朴刀,闷闷不已,离黄泥冈望南行了半日,看看又走了半夜,去林子里歇了,寻思道:“盘缠又没了,举眼无个相识,却是怎地好?”渐渐天色明亮,只得趁早凉了行。
看到这一段,感觉杨志的打算就是走一步看一步,走到哪算到哪,没有方向,没有目标。
这又出现几个问题。
第一,没有钱了。
第二,不知去投奔谁。
第三,心情郁闷。
第一个问题,好解决,先吃后给钱,最多洗洗碗顶账,大不了吃顿霸王餐。
第二个问题,杨志借运送生辰纲翻身的机会被彻底断了,杨志还是不愿意上山落草为寇,这是一定的,否则也不会没有目标,没有投奔的人。
你要说没有目的地,为什么偏偏要向南行,不是东,西,北方向。
第三个问题,心情郁闷怎么办?喝酒解决。
俗话说,借酒浇愁愁更愁,可人在清醒的时候更痛苦。
扎针不是有酒精消毒嘛,就是借以麻痹皮肤,让皮肤误以为喝多了,从而减少皮肤的痛苦。
喝酒只能解救一时的痛苦,而长久的方法就是找朋友聊天,话是开心锁,有什么痛苦聊着聊着就过去了,朋友的两句劝勉比你喝多少酒都有用。
此外还有寄情于山水,转移注意力的一些节目。
所以说喝酒不是唯一解决郁闷的途径,但是在古代估计就是唯一了。
江湖豪杰,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快意人生。
浮一大白,交朋友,忘恩仇,皆在酒里了。
正是:
南走不归路,前途多茫茫。
若是遇故友,举杯泪两行。
看下一段原文,杨志是不是选择喝酒解愁,又会发生什么事。
又走了二十馀里,当时杨志走得辛苦,到一酒店门前。杨志道:“若不得些酒吃,怎地打熬得过?”便入那酒店去,向这桑木桌凳座头上坐了,身边倚了朴刀。只见灶边一个妇人问道:“客官莫不要打火?”杨志道:“先取两角酒来吃,借些米来做饭,有肉安排些个,少停一发算钱还你。”只见那妇人先叫一个后生来面前筛酒,一面做饭,一边炒肉,都把来杨志吃了。杨志起身,绰了朴刀,便出店门。那妇人道:“你的酒肉饭钱都不曾有!”杨志道:“待俺回来还你,权赊咱一赊。”说了便走。
又走了二十里地,进酒店,要酒,要菜。吃完,转身就走。店家要酒钱,回答了几个字,等再次光临小店还你酒钱。
从杨志来讲,也不是真心要吃霸王餐,实在是真没钱,刚丢了十一担珠宝,心里正生着闷气呢。
可店家不知道怎么回事,好酒好菜吃着,吃完不给钱,这到哪都说不过去。
宋朝估计当时没有吃饭先交钱,那样显得店家小气。
不像现在吃饭都是先付款,大排面的酒席都要留预付款,就是怕吃完没有钱。
看走眼的店家当时的心里状态:
打眼一看这个壮汉,手里拿着朴刀,衣服得体,最起码是个 豪侠级别。兜里的钱应该成贯,这种豪侠出手最大方,一会吃酒吃高兴,说不定还能赏我几个钱。
左看右看,不像花不起钱的主,说话还那么爽气。
吃完喝完,没想到,赊账。
你是谁?我不认识你,凭什么给你赊账,一句话就想赊一顿饭。这是每一位店家正常的心里活动。
店家脑袋有点发蒙,心里也是有点懊悔,看走眼了。
看走眼店家此时只有三条路选择。
第一,报官。
第二,打一顿出气。
第三,酒钱算了,当交个朋友。
先说第三条,我又不认识你,凭什么,这条可以pass了。
再说第一条,你要报官,你首先要抓住杨志,等官人来杨志早跑了。估计当时店家心里对比了一翻,武力值好像不够,而且杨志手里有刀,谁也不知道他武功到底多高,容易翻船。
第二条,打一顿出气,这是最好的选择,不能让你白吃白喝,让人知道了,我这里不成白吃基地了。
真是: